《人民日报》点赞茶陵“一斤肉价随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龙匣村“肉价随礼”被写入村规民约。记者/姚时美 摄

    ▲村民办酒席的礼簿,普遍为“一斤肉价随礼”。龙匣村委会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姚时美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为“一斤肉价随礼”点赞》评论文章,报道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的移风易俗工作。报道称,龙匣村村民办婚丧嫁娶酒席时,乡亲们按“一斤肉价随礼”。村子里喜事新办、白事简办、人情适度的新风正气逐渐深入人心。

    评论: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人民日报》称,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全面振兴,文明乡风是保障;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在乡村,不少习俗观念惯性强,改变起来殊为不易。因此,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除了龙匣村通过村规民约推行“一斤肉价随礼”,各地因地制宜,在革除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上均有实践,群众的婚嫁彩礼负担明显减轻。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地删繁就简。只有重仪式有人情,讲方法会引导,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才能在广袤乡村舒展时代新面貌。

    “一斤肉价随礼”从约定俗成到深入人心

    在龙匣村的彩绘宣传墙上,绘着该村的“村规民约”,其中有一条是:红白事,节俭办,肉价礼,情意重。

    其实,老一辈人在办酒席时,一直坚持着“一斤肉价随礼”的习俗。但时过境迁,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村民生活改善,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在龙匣村开始盛行,村民为此颇有怨言。

    十多年前,村里德高望重者不断对这种大操大办、大额随礼、劳民伤财的现象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村“两委”因势利导,与村民共商“约法三章”:邻里之间随礼,就按一斤猪肉的市场价。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斤肉价随礼”对村民不会造成明显负担,村民逐渐普遍接受。

    2019年,该村在“一斤肉价随礼”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组织,红白理事会、老年会和德高望重长者牵头,将之写入《村规民约》。

    礼轻情意重,节俭显文明。目前龙匣村逐步形成了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人情适度的新风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