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展示吸引了不少小观众。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王芳芳
防尘黑板刷、雨水感应伸缩雨棚、新能源水陆两栖车……12月26日,荷塘区2024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展评活动在荷塘小学举行。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通过灵巧的双手,变成了一件件有趣的科技发明。
花样繁多的小发明
“怎样保证电池电线不进水短路”“这样的小电机能吸走灰尘吗”“如果能够自动感应可能效果更好”昨日上午,各校才刚刚开始布展就吸引了不少小观众前来一探究竟。他们针对各种新奇的发明,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建议。
龙洲小学五年级的田争越,制作的是雨水感应伸缩棚。他通过注射器,将水滴挤上感应板后,“雨棚”迅速展开起来。当他用餐巾纸将水滴擦干后,“雨棚”又神奇地打开了。
这一来一回操作,也引来了小观众们的惊叹声。
“我从校门口安装的纸风车,想到可以尝试简化金属风车装置。”六〇一中英文小学的曾一鑫,制作的是户外应急救援纸风车。他说,学校大门上布置了不少塑料风车,每当风吹过,这些小风车就会一起旋转,所以他认为,通过串联设置多个塑料或纸质风车,可以形成合力,从而替代大型金属风车叶片,进行小能量的发电用于应急救援。
还有防油溅锅铲、防尘黑板刷、磁吸纽扣、防蚊虫感应食物罩等不少生活实用小发明,让人眼前一亮。
在交流合作中成长
“通过加装连动杆装置,就能解决进水的问题,让小车能够随时在水陆两种环境顺利运行。”在戴家岭小学的展台前,林辰、周浩博、杨晓溪3位创作者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同时,他们一会将小车放进水中,一会儿又让小车在地面上运行,自信满满。
记者看到,这个由泡沫板为平台的小车上,装着光伏板、感应器、小马达等多种电子元件,虽然外观有些“粗糙”,但是运行非常顺畅。
林辰介绍,由于设计功能相对复杂,所以3个同学进行了分工。在这样的合作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又迸发出不少新的想法。
采访中,不少同学组成了发明小组,通过分工协力合作,解决了不少问题。
五年级的李同学说,为了凑齐各种配件,他找了多家五金店采购水管、纸板等物件。有的老板听说他是为了进行小发明制作,还免费赠送了一些简易材料。他表示,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多举措提升科学素养
近年来,荷塘区依托“科技节”,积极开展“我和爸妈去科考”“科技进校园”“科学实验操作比赛”“科技创新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荷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阶段是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时期。荷塘区将继续以点带面推动,聚力优质资源,做好“双减”之下科学教育的“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教育既接地气又贴人心,有效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