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株洲发展目标和工作安排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25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

    ●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25年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1 更加用力加快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光启905基地、北斗信息产业园等十大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洮水灌区与“引洮润株”引调水工程、京港澳高速扩容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00个,实现开竣工项目500个,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

    深化“土地超市”改革,完成集体土地征拆1.12万亩,国有土地征收2.06万平方米。

    围绕“两重”建设、“十五五”规划重点支持领域,推动一批体量大、质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纳入国省项目清单。

    2 更加用力打造“三个高地”

    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推进北斗应用与信息技术、陶瓷与新型功能玻璃等产业集群规模加快迈上千亿台阶。

    大力发展“新三样”产业,力争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市。

    持续发展“风光储氢”等产业,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纵深开展“智赋千企”行动,推动企业上云5500家、上平台500家以上。

    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对接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长株潭区域科创中心。

    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

    做大做强科创基金港,力争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突破30亿元。

    力争部省科技计划立项1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3%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500亿元。

    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争取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长期落户株洲,努力打造中非易货贸易中心和中非经贸陆港。

    推动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产品积极拓展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引导市内企业在中东、非洲等地设立驻外机构和公共海外仓。

    力争B保中心进出口额、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发运班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实现更大幅度增长。

    3 更加用力深化招商引资

    力争引进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深入推进“湘商回归”“返乡创业”“校友回湘”“厂友回株”。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备份基地、国家区域性产业政策等落地。

    4 更加用力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一降一升”行动,深化“园网共建”机制,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

    健全营商环境体验官“四走四看”制度,持续打造“创业株洲、万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

    实施“十百千亿”企业培育计划,力争经营主体突破53万户。

    推进“首违免罚”等柔性执法,让各类经营主体放心谋发展。

    用超常力度加快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田心轨道交通城、清水塘产业新城、凤凰航空城、南洲新区等片区开发。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市经济、直播经济,支持新城市主理人门店经营发展。

    5 更加用力推行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水质优良率100%、蓝天300天。

    扎实推进中央财政油茶产业示范奖补项目、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等重点工程。

    推进碳足迹认证、碳资产交易,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完善新能源充电设施,加快建设“电动株洲”。

    6 更加用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长株潭“一个城市”理念和重点任务“三个清单”,积极参与“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建设。

    全面建成新马南路至湘潭云龙东路、云峰大道至湘潭昭云大道等融城干线。

    联合长沙、湘潭申报全国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地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生猪出栏320万头左右。

    筹建亚热带水果特色产业园,壮大茶叶、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7 更加用力保障改善民生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积极应对乡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问题,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加快市公卫中心、市疾控中心项目建设。

    推动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创成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

    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

    8 更加用力守牢发展底线

    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

    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推广“新文旅主理人”“重点片区联建共治”等创新举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