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陈正明 邓伟勇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左右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
■“三个高地”实现新突破
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上升至第37位。
硬质合金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大优势产业全部跻身“国家队”,国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
新能源装备成为全市第三个千亿产业。
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累计达20家,总量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成功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千兆城市,新晋数字经济百强市。
深入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落地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24个,新签约科技型企业投资项目80个、总额超23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9.8%。
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成功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通过专家评审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达66家。
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3个项目获省十大技术攻关立项支持。
B保中心跃升至全国第28位,株洲港吞吐量超200万吨,增长超10倍。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总投资627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20个。
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中车双碳产业园等167个项目竣工投产,光启905基地等272个项目开工建设,大唐株洲电厂扩能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15%以上,“一把手走流程”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3.9%,铁、水货运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推行“园网共建”,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1.34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林长+重大项目”模式等经验在全国推介。
322个老旧小区改造、13个城中村改造、枫溪湿地修复工程等有力推进,响田大桥拓宽改造等竣工通车。
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瓷博会、服博会、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马拉松等活动,城市知名度持续提升。
■区域融合迈出新步伐
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18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
醴娄、茶常、金醴高速基本达到通车条件。
醴陵市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攸县上榜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茶陵县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创新进位奖,炎陵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56.8公里。
长输燃气管道建成供气,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民生改善可感可及
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
城区常住人口保持净流入态势,来株就业本科以上学生三年实现翻番,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成为全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成功晋升三甲综合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云龙院区正式开诊。
入选全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市第一老年养护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40家“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和305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成功应对14轮强降雨和“格美”台风挑战,实现“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炎陵“7·27”特大洪灾抢险列入全国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