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销售口红的页面。记者 任远/摄
熊晨在二手交易网站完成交易近60笔。记者 任远/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任远
在国内知名二手交易平台,市民熊晨是个“老手”。过去一年时间里,她完成了60多笔交易,其中卖出二手闲置商品40多个,总收入超过2万元。
将家里不用的物品变废为宝,让占地方的“讨厌鬼”变为账户上的余额,熊晨着实体会到了二手交易的甜头。
不用的东西都卖掉
“亲,商品各个角度都拍了视频发给你了,确认好了再发货,发货后不退换。”12月22日,熊晨对手机那头的二手买家说。
本单商品为一只口红,是熊晨去年年底趁着消费大促活动买来的,“买回家发现不适合自己,就一直闲置在抽屉里。”
这几天,熊晨收拾搞卫生,发现了这只口红,趁着离保质期还有一年,把它拍照发到了网上,“原价160元,闲置价88元。”当天晚上,就有人前来询问。熊晨介绍了商品购入渠道和新旧程度,并拍下商品视频。很快,对方拍下商品并付款。
“买家以低于正常售价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东西,对我来说,则处理掉了一些不会再用到的物品。相比于直接扔掉或者放在家里占地方,既可以让钱包‘回血’,又没有造成浪费,算是双赢。”熊晨直言。
类似的交易情景如今已成为熊晨生活的一部分。打开她的二手交易App,其中显示她今年卖出二手商品40多件。商品类别五花八门,包括用旧的钱包,闲置的玩偶挂件、文具、围巾、羽绒服、旅行箱,以及游泳桶、尿不湿等婴儿用品。
熊晨介绍,最开始接触二手交易,是刚生宝宝那会儿,家里囤了不少尿不湿,小孩子长得很快,有一些很快就用不上了。“都是全新没开封的,买来都不便宜,扔了着实可惜。”
于是,熊晨尝试着在网上出闲置,“没想到很快就卖出去了。”这样全新的二手闲置一般会在原价基础上打个6、7折,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此后,熊晨便一发不可收拾,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家里的闲置物品拍照,挂到网上。
“零元购”体会买买买的乐趣
经过多次交易,熊晨渐渐摸出了一些二手闲置交易的门道。这些经验让她既可以享受买买买的乐趣,又不会花费太多钱,有时甚至还可以小赚一笔。
“现代人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心情不好就会想要买买买来舒缓心情。”熊晨说,作为90后职场女性,她也经常如此。
有一段时间,熊晨迷上了收藏玩偶挂件,“像迪士尼等热门IP的玩偶挂件,一个大约100多元,有时候一周要买上一两个。这些挂件生动可爱,看着就心情好。”
可是等这股热情冷淡下来,看着那一堆玩偶,熊晨突然有些心疼自己的钱包。于是,她把玩偶挂到二手平台上销售,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
“有好几个玩偶挂件因为产量稀缺又颇受玩偶圈的年轻人喜爱,最终在二手平台被溢价近一倍卖出,还有几个则是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熊晨最后算了笔账,自己花在玩偶上的钱和最终卖出的金额差不多。
“感觉自己没花什么钱却赚到了情绪价值,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熊晨说。
除了卖二手,熊晨也会买二手商品。熊晨说,去年她在二手网上买了一个奢侈品化妆包,当时买入价格是1800元,买回来用了一年多,今年她又将这个化妆包在二手平台上卖出去,售价是1900元,“相当于我买了一个奢侈品包,用了一年,不仅没花钱最后还倒赚了100元。”
不过,熊晨也坦言,像这类交易,交易者本身要对市场行情非常熟悉才不容易吃亏。
“就拿那个化妆包的例子来说,这个包在专柜买要4500元,我第一次从别人手上买来,其实已经把品牌的溢价部分挤掉了。而我自己平时又很喜欢关注这个品牌,知道什么成色该卖多少钱,所以我买进来的时候其实是相当于捡漏,而卖出的时候又是以正常的交易价格售出,因此还能小赚一点。”熊晨表示。
二手交易也有坑
二手交易好处虽多,里面的坑也不少。
熊晨介绍,她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经常会看见一些关于二手交易的新闻。比如,有些人卖包包、手机等贵重物品,买家收货后却各种挑刺,要求卖家降价,即所谓的“到手刀”。如果卖家不同意降价,买家就要求退货,而退回的货品或被掉包,或被损坏。还有个别不良买家会引导卖家或买家离开平台进行交易,结果钱货两失。
熊晨说,她自己暂时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在售出商品时会尽量选择卖给信誉较高的买家,如果平台显示买家信誉一般,或有经常退货的情况,我就不会卖给这个人。另一方面,对于贵重物品,我会选择采用平台提供的验货机制。”
这种验货机制即卖家把商品寄到第三方机构,由该机构查验商品的真伪、成色、新旧情况等并出具相关报告,买家在查看完报告后,可以确认是否继续购买该商品,如果确认发货,则买家不能再提出退货要求,以此保障买卖双方的利益。
“二手交易有风险,买家卖家都要保持警惕。”熊晨表示。
记者手记
鼓励全民参与绿色消费
任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当前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绿色消费发展理念渐入人心。
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内容,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能充分发挥物品的剩余价值,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符合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今年以来,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是绿色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推动消费端减碳,也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工作。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亿元,用户规模为2.63亿人,同比分别增长20%、17.9%。
不过,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还存在交易市场欠规范、标准体系不健全、绿色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影响了全民对绿色消费的参与。
为规范二手商品市场发展,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绿色消费,至少有三点可为。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政策。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网络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办法,逐步引导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加强二手交易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政策。
二是完善二手商品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统一的二手商品市场行业标准,包括统一的技术标准、质检与定价标准等,促进二手商品在检测、定价、交易、售后等全流程更加标准规范,让消费者更加安心放心。
三是多措并举,释放二手商品绿色消费潜力。综合运用媒体广告、公益活动等线上线下渠道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对二手商品绿色低碳理念的正面引导,提升公众绿色消费的意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