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大做强服饰产业 我们充满信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记者对话市人大代表徐晓菊。记者/廖威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孙晓静 旷昆红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株洲千亿服饰产业,新的一年如何“破圈”,形成独具株洲特色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12月23日,株洲日报“晓静有约”记者对话市人大代表徐晓菊。

    在徐晓菊看来,2024年对于株洲服饰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今年,徐晓菊所在的协会组织本土工厂负责人以及设计师去杭州、广州等地研学,学习当地先进工厂的管理模式,着眼全国甚至全球寻求扩大市场份额的方法,打开销售渠道。

    今年6月,首届株洲本土原创服装订货会举行,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位采购商齐聚株洲。

    徐晓菊认为,加强原创是加快株洲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经过大量调研,她发现本土有很多加工厂为深圳南油、广州十三行等知名服饰集聚区定向供货。这证明株洲服饰在原创设计和加工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只有做原创,只有做源头,才能在中间环节急剧萎缩的前提下占据更多市场。”她坚定地说。

    目前,我市服饰产业与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江西服装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以及就业渠道,开展定向招聘会为服饰企业输送人才。服饰企业老板也走进高校,进行实操培训,共同参与人才培育。

    徐晓菊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搭建各类交流展示学习平台,正不断地培育、推动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助力打造更多本土原创品牌。

    以颇具影响力的株洲女裤来说,我们有“全国每4条女裤就有一条来自株洲”的辉煌。徐晓菊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全体服饰人的努力下,走好、走稳原创这条路,株洲的千亿服饰产业这个金字招牌一定会越来越闪亮。“进一步把株洲服饰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充满信心。” 徐晓菊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