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天眼”建成运行8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帮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研究团队开展观测900余小时,涉及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多个领域。
英国天文学家拉夫尔·伊夫说,“中国天眼”持续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申请使用这一开创性的仪器,这意味着天文学家可以开展以前由于望远镜灵敏度不足而无法进行的实验。
“与传统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系统结构要复杂得多,也更容易受设备故障的影响。”“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为此,调试团队基于力学仿真系统研发了“中国天眼”反射面的安全实时评估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反射面的数字孪生,使“中国天眼”能够全天候运行工作。
图为9月25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