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亲仪式上,走失34年的文某英老人回家了。 通讯员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包寅
34年流浪他乡,哪怕年过古稀、神志有损也未改乡音,只因乡音是寻家最好的路标;34年血脉相牵,哪怕时过境迁、希望渺茫也不放弃寻找,只因一个都不能少才是团圆。
12000多个日夜、1300多公里,在2024年步入收官之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妈!别怕,有我在,这次我不会再松手了!”12月5日,在攸县公安局组织的“千万里·要找到你”认亲仪式上,攸县新市镇桐梓村老屋场组的付先生紧紧地握住年迈母亲的手,分离34年的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在今年专项行动中,攸县公安局通过全方位摸排、收集、梳理、研判历年失踪人员信息,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积极开展跨区域联动,成功帮助走失34年的文某英回家团圆。
一条寻亲视频,引发一场爱心接力
“听口音就是咱攸县的!”“发动全县力量寻找,一定要找到!”
11月中旬,河北省赵县救助站发布了一条寻亲视频,引起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关注,视频中老人疑似说着攸县方言。
了解情况后,民警一边通过网络上传照片进行人脸比对,另一边动员各派出所在辖区内开展摸排。同时积极发动热心群众帮助转发信息共同寻找。
一找就是34年,亲属一直没有放弃
“是她!她就是我走失34年的老母亲!”
“虽然已经34年没有见面,但是母亲的样子我永远清晰记得!”11月15日,攸县新市镇桐梓村老屋场组付先生看见派出所和村民转发的视频后,立即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
据了解,付先生母亲文某英(1945年4月出生),因患有精神类疾病,于1990年8月从攸县新市镇观背村走失。亲属想尽办法在各乡镇以及周边县(市)多方寻找,这一找就是34年,却始终没有找到文某英,亲人们一直生活在自责、懊悔和煎熬中。
一份血样寄出,湘冀公安联手寻亲
民警第一时间采集付先生血样并邮寄给河北赵县公安机关,经对比最终确定双方系生物学母子关系。
12月3日,民警和付先生一家赶到河北赵县,在当地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大力协助下,很快办完身份信息认定手续。
“真的非常感谢赵县公安局、民政局以及当地百姓,没有你们的话,我母亲可能早就……”来到母亲生活34年的赵县,周围的一切虽陌生却显得格外亲切,看着老母亲身影,付先生眼角早已泛红。
12月5日,民警带着文某英老人平安返回攸县。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为文某英老人和付先生一家举行了认亲仪式。摄像机镜头和闪光灯让文某英老人略显紧张,付先生见状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道:“妈!别怕,有我在,这次我不会再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