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的买书截图。
书柜里大部分书都没拆封。
网友讨论“买而不读”。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文 图
“双十二”购物节来临,株洲市民李先生的购物车里躺着200多元的书籍。可面对屏幕上的支付按钮,他犹豫了,身边还有一堆未拆封的书籍。“抢了100减50的券,想买,又觉得还有太多书没读完。”李先生的犹豫,折射出许多爱书人的共同困惑——为何热衷于买书,却又让它们成为书架上的装饰?
故事
购书热情与阅读的较量
李先生,一位对文学充满热情的市民,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积累书籍,从学长学姐那里淘来的二手书,到工作后经济独立网购的新书,覆盖了文学、科幻、工作相关等多个领域。
在书籍购买上,李先生的投入可谓大手笔。据他透露,在某二手书平台上,近几年就购入了442本书籍,总金额接近15000元,今年在当当网花费超过3000元用于购书。尽管如此,李先生坦言:“100本书中,至少50本还保持着出厂时的塑料封膜,真正被翻开阅读的,不过10本。”对他来说,买书像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我知道我应该读它们。”李先生现在同时看了三本书,但读书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囤书的热情。
与此同时,工程师刘威的书架上摆满了最新的科技类书籍。区块链、元宇宙、AI等前沿科技词汇在他的书架上随处可见。“我害怕被时代抛弃,所以我总是买最新的书来学习。”刘威说,“但是,新的技术更新得太快了,我还没来得及读完一本书,新的技术又出现了。”
按照刘威的话说,他的书架是对抗“技能恐慌症”的武器,也是他与时代赛跑的见证。“我知道我可能永远也跟不上这个时代,但我还是想试一试。”他说,“至少,买书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还在努力。”
调查
“买而不读”的原因
买而不读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少爱读书市民表示,生僻字多、结构复杂、篇幅冗长、字体太小等因素,都会成为持续阅读的“绊脚石”。“《追忆似水年华》这部百万字的大部头让我在翻阅几页后便感到困倦。”市民刘女士称,“《时间简史》全球畅销,却被调侃为‘最没人读的畅销书’。”
记者调查发现,在满屏折扣的购物环境下,买书有时满足的是购物欲望,而非精神需求。电商平台上,“五折”优惠已是常态,尤其在“618”“双十一”“双十二”等大促日,书价更是大幅下降,直播间的“1元图书促销”也屡见不鲜,令人难以空手而归。在这种“薅羊毛”心态下,许多人买回家的书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需求或兴趣爱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一个名为“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小组,聚集了超过60万的用户。小组成员们的讨论充满了自嘲和无奈,有人调侃说买来的书“没看多少,全砌墙了”,也有人直言“这个小组只管买书,不管读书”。
“买而不读”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著名作家余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家中有很多书没有读过,远比读过的多。他认为,如果买了书一直没读,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始终没有对应上你的心情。
市民声音
“生活乐趣,不必苛求”
在株洲,对于“买而不读”的现象,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市民有着各自的看法和声音。中学教师张老师认为买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第一步,不必对是否读完每本书过于苛责。“书在那里,就像知识的种子,随时可能发芽。”张老师视买书为积极的文化消费,能够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她称,应该更加注重阅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与此相对,市民单先生认为买书不读是对资源的浪费。他看到自己书架上未拆封的书,感到内疚。“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获取知识,如果不读,那书就只是一堆纸。”单先生主张理性购书,确保每本书都能被充分利用。
文学爱好者小赵认为买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大学生经常因为课程需要或者兴趣买书,但有时候真的没时间读。”小赵认为,即使只是翻几页书,也能有所收获,阅读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我退休后有时间读书,但我女儿工作忙,买了很多书都没时间读。”刘女士则认为,买书不读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应该被外界评判。
寻找
阅读与购买的平衡点
既然买了书,就意味着有阅读的愿望。如果最终没能读完,可能是因为懒惰,也可能是因为书太难读。对此,市民张女士表示:“我总是在书店打折时买很多书,但真正读的却很少。现在我尝试‘50法则’,先读50页,这样至少能开始阅读。”
“50法则”建议50岁以下的读者先读50页,50岁以上的读者则用100减去年龄,得出应读的页数。这有助于读者在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一本书之前,对书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面对满墙未读书籍和难以抑制的购买欲望,市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阅读方法,如成立共读小组,增加阅读的社交乐趣。王女士分享了她的经验:“我和朋友们组成了一个共读小组,我们每周讨论一本书,这让我更有动力去阅读。”
此外,借助精美的书签、沁人的香薰等辅助工具来“陪伴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我用香薰来营造阅读氛围,这样我更愿意花时间阅读。”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引导读者理性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记者发现,有的平台采取了“反向操作”,向读者回收“买而不读”的书籍,呼吁大家把这类书退回来,让知识不再蒙尘,也让读者找到更愿意读的书。
记者的话
人生苦短,书海无涯。面对满墙的书,我们不必强迫自己必须一一读完。
书籍的力量在于,当我们沉浸其中,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书籍无法直接带给我们好运,但它们能让我们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妨从未读的书中挑一本最为心动的,翻开它,读几页,让自己静下来,被疗愈、被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