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芦淞区白关中心小学 谭艺欣
“这是校长信箱里学生给我的信,德育部门负责人和我一起去89班,给予这些学生回复,抓住这个教育点,帮助孩子养成不乱扔垃圾、不制造垃圾的习惯。”说完,校长就叫上我去到了班级。
“昨天,我打开校长信箱,在里面发现了来自89班的两封信,我很高兴,有两位热心的、负责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话音刚落,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猜测校长伯伯说的是谁。校长笑了笑说,“这两位同学都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在走廊上再增设几个垃圾桶,因为他们去丢垃圾要下到一楼,下雨天实在是不方便。”就这样,孩子们纷纷开始议论起来,有的马上点头,深有同感;有的孩子一直沉思,没有做声;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摇了摇头,觉得没有必要。
随后,校长又开始说:“同学们,前段时间我去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教室里没有垃圾桶,走廊上也没有垃圾桶。那位校长告诉我,学校里基本上没有垃圾产生:孩子们不带零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很少制造垃圾,所以垃圾桶没有存在的必要。看到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校长接着说,首先是不制造垃圾,其次要做到维护环境的干净整洁。
“垃圾桶有时臭臭的,会影响我们玩耍,都没心情了,还有安全隐患。”大家一听就笑了。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孩子们明白了学校为什么不在走廊上设置垃圾桶,也纷纷表示,要从源头上抓起,不制造垃圾。我看出来那两个写信的孩子是谁了。他们两个从头至尾都很认真的看着校长,亮晶晶的眼里充满了光芒。
从89班教室出来以后,我对校长说:“校长,我想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会忘记很多学过的知识,但一定不会忘记:曾经他的建议与想法被大人、尤其是校长伯伯如此重视。每一个被看见、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应该也会成为更勇敢、更会尊重他人的公民吧。”校长点点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今天他们写出了自己对学校的建议,如果我看到了不回复,他们的热情就会被浇灭。明天再有任何事情,他们都不会再说了。教育就在由一件一件的小事组成,就发生在一点一滴的真实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