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焱守在施工现场。受访者提供
陈焱和同事在做分析研讨。受访者提供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任远
曾经,他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夜以继日。
如今,他是一名电力人,辛勤耕耘,守护万家灯火。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始终奋战在配电线路维护一线,多次参与一级和特级保电任务,为城市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奉献力量。他就是陈焱,国网株洲城东供电支公司电网规划中心主任。
近年来,陈焱先后获得湖南省电力公司“抗冰保网先进个人”“两降一控先进个人”“安全工作优秀个人”以及株洲市“荷塘工匠”等多项荣誉成果。
迎峰保电现场,有他
寒冬与酷暑,是人们一年中最难捱的两个季节,却也是陈焱和同事最忙碌的时节。每年这两季,城市用电进入高峰,保电送电压力巨大。
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台风等特殊天气时有发生,伴随而来的雷击常造成线路故障。
每当此时,无论多晚,陈焱和同事作为一线生产人员必要前往现场,逐一排除故障。哪怕是半夜躺在床上,只要接到电话,也必须立刻爬起来,去现场!
“雷击造成的故障大多都发生在高山上,位置隐蔽,需要我们翻山越岭,逐级逐线找到故障点,再消除它。”陈焱回忆,这种山大多连路都没有,进山只能靠人员自己钻进去,找到断线点,再组织人员来进行抢修。
有时,故障也会发生在城市里。今年夏天某日,荷塘区文化路一环网箱发生故障,造成周边几个小区停电。彼时正是晚上10时,高温难耐,受波及的部分小区居民情绪激动。
作为现场负责人,陈焱蹲守在抢修一线,一边安抚围观群众,一边安排网格经理将现场抢修的照片发到相应的小区业主群里,实时汇报抢修进展。
汗水打湿了陈焱的衣服,可环境再艰难,他也没有退缩,“只有守在现场,老百姓才能放心,知道我们电力人员一直在处理。”
当晚有一户居民反映,电梯停电,家里没水,老人下楼打水不便。得知情况后,陈焱和同事扛着一桶水,爬了27楼,将水送到这户业主家中。看到满身是汗的两人,这户人家十分感动,连连致谢,对供电公司的服务直竖大拇指。
规划编制背后,有他
今年,国网株洲城东供电支公司开展“一线一方案”编制,即对辖区内382条线路进行方案编制汇总,确定辖内所有设备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明确第十五个电网发展五年规划。
作为配电线路专业的“老师傅”,陈焱当仁不让地接下了工作小组组长一职。
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382条线路,每条线路要进行191项类型数据统计,而所有工作需在2个月内完成。
不仅如此,相较于以往只统计电力相关指标,此次规划还首次涉及大量民生数据。
比如,某小区,除了要统计其中的电力设备的数据,还要统计小区户数、层高,周边党政机关、医院、幼儿园等情况。
“知道了小区户数,我们就能明确其小区类型。针对不同的小区类型,我们做好不同的备供方案,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方案。”陈焱介绍。
面对这项庞大的工程,组内成员不禁唉声叹气,不知从何下手。
陈焱安抚组内情绪的同时,根据每个成员擅长的专业,为大家制定了主攻项目。每天早上碰头,晚上汇总,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忙到11时多。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奋战,终于赶在时间点前如期完成方案编制,完成了13个网格的目标网架修编,整理出城东公司765个基建类项目的“十五”规划,涉及投资约9.3亿元。
工程施工一线,有他
2023年是国家电网全力推进配网工程施工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
株洲供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要求,全力推进配网工程施工转型升级。陈焱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此项工作负责人。
配网工程施工转型,主要看三个指标:施工机械化、管理数字化和项目标准化。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又以项目标准化为最难。
“以前工程施工,租个房子、挂块牌子,叫几个人拿上工具就可以开始搞,但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施工方法完全不同,施工的标准也需与时俱进。”陈焱说。
施工队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又按原来的老法子搞惯了,让他们转型,许多人内心抗拒。
这对同样首次接触施工转型概念的陈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自己学习新知识,还要做好施工队的思想工作和业务指导,将新理念转为实践。
那段时间,陈焱不断查资料、请教老师傅,不停地学习相关领域新知识。有时吃饭、上厕所手上都拿着手机查找相关知识点。他感觉自己像一块干海绵,不断地吸收“水分”,“如果我都摸不透,怎么带领别人做这个事?”
经过近30多天通宵达旦的奋战,城东公司业主项目部在湖南53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最终从全国电力系统参评的127家单位胜出,顺利通过国家电网配网工程施工转型升级认定。
通过此次施工转型,公司的业主项目部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带领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的飞跃,现场施工方面实现了机械化、预制化的飞跃。
同年,城东公司业主项目部,获评省公司“2023年配网提质攻坚示范业主项目部”,下属信达公司施工项目部获评省公司“2023年度省公司级配电网工程示范施工项目部”。
在工作中,陈焱信奉一句话:“要做完一项工作,只要你认真就可以了,若想做好一项工作,你需要有无限的热情。”
以火热的内心照亮配电线路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电力工作者对电力事业最质朴而生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