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打造学校课后服务特色?在我们学校,老师们可使出了十八班武艺,各类社团应运而生。我们便成立了“折纸社团”,深受同学们喜爱。
折纸社团以动物为主题,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学习规律,金鱼折纸、企鹅折纸、鲨鱼折纸等难度系数低的折纸让学生对折纸课充满兴趣与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了手工艺术作品成功的满足感。
在随后的教学中,我提升了一点难度系数,让折纸成功这件事变成需要伸手才能摘到的“桃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堂主题为“乌龟”的折纸课。
如往常一般,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认认真真地跟着我的示范一步一步地折着,当折纸进行到三分之二时,遇到了困难。
“老师,老师,我没学会,你慢点!”“老师,好难呀,我不会折。”……安静的教室霎时躁动了起来。
尽管我停下来,慢动作的把这个步骤重复了三遍,还是有个别同学没学会。这几个仍然没学会的同学,在认真观看我折了三、四遍,自己反反复复尝试未果后,已经完全放弃。他们有的双手一摊,把未完成的折纸像破布一般丢弃在桌上;有的双手毫无章法胡乱地折着,生起了闷气,还有的“乌龟”折纸已无翼而飞,不见了。
我扫视了教室里每个学生,和他们眼神触碰,然后沉着声音说到:“请同学们安静!”所有的孩子停下手头动作,教室霎时间静下来。
“同学们,你们愿意等一分钟吗?”“愿意!”整齐划一的回答响彻整个教室。
一分钟的等待开始了,几个活泼外向的孩子主动下座位去帮助那几个没跟上的同学。其他同学要么拿出一张新的彩纸,复习着“乌龟”折纸的步骤,要么拿着已经快折完的作品相互点评。教室里人人有事做,井然有序。
兔子、螃蟹、海豚……专属于孩子们的折纸社团课带给戴家岭小学的每一位同学,大家齐心协力,你帮我,我助你,共同进退。一幅幅作品也承载着有趣的故事和美好瞬间,有着满满童年和夏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