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平 通讯员/张曦予)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市不少医疗机构开展了以“糖尿病与幸福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市中心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医生提醒,糖尿病被形象地称为“甜蜜的杀手”,其发病率不断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预防和治疗需引起重视。
11岁小学生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
代谢内分泌科医生介绍,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一种中老年病,但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到30岁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在校的小学生。今年下半年,该科室曾接诊过一名11岁的糖尿病患者康康(化名)的案例,让他们很吃惊。
康康在一所小学就读,身体肥胖,体重超重,平时爱吃甜食等零食、爱喝奶茶等饮料,不爱运动。一次,他出现呕吐、腹痛等情况后,被家人紧急送到市中心医院。
经诊断,康康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1型糖尿病、胰腺炎、脑水肿。家长反映,近半年来,康康容易口渴、喝水频繁、上厕所频繁等情况明显,但家人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况会与糖尿病有关联。
医生介绍,糖尿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但糖尿病早期常常不易被发现,不少患有糖尿病的人,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知。如果青少年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诊断,避免病情发展成危重症的情况出现。
4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高
记者从代谢内分泌科了解到,年龄达40岁或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群,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一日三餐饮食不均衡不规律、久坐、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吸烟饮酒、压力大、熬夜等,是容易诱发糖尿病的因素。糖尿病患者呈现年轻化,很大原因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代谢内分泌科医生提醒,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有小便次数增多、易口渴、易饥饿、经常感到疲倦、视力模糊等。病程久的患者可能会引发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要避免患上糖尿病,一定要注意早期筛查和积极预防。普通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查,平时要注意“管住嘴”“迈开腿”,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按医嘱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加药停药。要加强自我监测,改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可起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