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交,如何塑造你的友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手机上的内容吸引着人们。

    线上热络,线下冷漠。

    网友热议“网络社交”。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文/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这句话不仅道出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无奈,也引起了株洲市民李明的共鸣。

    在周末家庭聚会上,李明的母亲忍不住提醒他:“你已经很久没有和我们好好聊天了。”李明这才意识到,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手机屏幕所吸引,以至于忽略了与家人的交流。

    有调查显示,56.7%的受访者发现,经常刷手机导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欲望降低了。刷手机,为何成了线下社交的一大阻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故事

    线上热络,线下冷漠

    28岁的市民小闫,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众多粉丝。她线上的形象总是热情洋溢,与网友互动频繁,深受喜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有些孤僻,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她常常感到紧张和不自在。她坦言:“线上我可以随意表达自己,但线下,我总是担心说错话,做错事。”这种“双面”生活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

    “现在外卖随时点,各种缴费、查询也方便。”小闫意识到这种便利让她越来越依赖手机。小闫称,线上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在现实生活中,她却很难与人建立起深入的联系。

    像小闫一样,IT项目经理李明的日常生活也几乎被手机所主导。每天下班回家后,他的第一动作总是解锁手机,开始浏览不同的社交媒体,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深夜。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李明正沉迷于手机,母亲拍了拍他,说:“已经很久没见你和我们聊天了。你要是和我们聊天,有玩手机这样专注多好。”

    这一刻,李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被手机上那些琐碎、无太大价值的内容深深吸引,以至于忽略了与家人的交流和互动。

    调查

    近九成人会不由自主地查看手机

    一项调查显示,89.2%的受访者感叹经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56.7%的受访者发现,经常刷手机导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欲望降低了。为了深入了解株洲市民在数字社交中的体验,我们也进行了一项调查。

    数据显示,年轻人群体中,对手机的依赖更为严重。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手机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更是社交的平台。这种依赖也带来了问题。一位受访的大学生表示:“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与人交流。”

    受访者的日均在网时长达到6小时,人均使用App个数达到22个。这表明互联网深度“粘”住了青年,他们在各类数字生活场景下的渗透率较高。同时,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市民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社交焦虑,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较强社交效能感的市民,其社交焦虑水平相对较低。

    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超过80%的青年表示存在线下社交焦虑情况。这与他们在线上的活跃形成鲜明对比。线上社交成为青年群体拓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渠道,而线下社交却越来越不被看好。

    声音

    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日渐稀缺

    “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互联的方式,智能手机和无线互联网成为人们彼此相连的端口。”株洲市民刘子曦指出,社交平台中的便捷连接,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型社交方式,但这种“浅度交往”背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却日渐稀缺。

    “我注意到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分心,他们的注意力被手机分散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朋友’,但真正深入交流的却很少。这让我担心,他们是否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一位职业院校的老师如是说。

    42岁的李先生则认为,数字社交让工作效率提高了,也确实让线下社交变得更浅薄。“我经常在微信上与人建立联系,但这些联系很多时候只是表面的。我怀念过去那种深入的、面对面的交流,那种能够真正了解对方的感觉。”

    “我觉得网络社交让我感到孤独。在微信上,我有很多‘朋友’,但当我真正需要帮助或者想要分享快乐时,我发现真正能聊天的人并不多。”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岚说,自己更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建立联系,因为那样更真实,更有温度。

    退休工人赵阿姨称,自己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但会用来听小说,消遣一下时光。她不满意的是,孙子孙女总是低头玩手机。“吃饭前后,你就会看到人手一部手机的场景。”

    章先生是一名程序员,工作需要长时间对着电脑,下班后也会花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少参加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这让我感到孤独。”章先生最近办了一张健身卡,决定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运动或者兴趣小组,这样我能感觉到更多的社交满足。”

    方法

    找到技术“和解”的平衡点

    面对数字社交带来的孤独感,我们采访了一些市民,收集了以下方法和建议。

    “为了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我开始给自己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并严格遵守。”一位市民分享道。

    同时,一些年轻人选择放弃智能手机,转而使用“老年机”或“功能机”,以减少对数字社交的依赖。这种极端的数字戒断方法虽然成效有待检验,但它提醒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回归现实生活。

    “我尝试在周末不带手机出游,让自己在大自然中得到治愈。”另一位市民说,这种方法让我们意识到,技术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延伸,而不是束缚。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和谐共存。

    一位专家表示,为了适应数字时代,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这包括在办公软件中开发“休假”或“离线”功能,以保障员工的离线休息权。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找到与技术和谐相处的方式。

    “我定期安排时间断开所有数字设备,与亲人共度时光,参与爱好,或只是专注于当下。”一位市民表示,一次咖啡约会比十几次网络互动更充实,他希望在享受数字社交的便利的同时,也能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记者的话

    大家频繁低头刷手机,这背后是对信息丢失的恐惧和对时代脱节的焦虑。虚拟社交虽然方便,却无法取代面对面交流的温度。技术是工具,如何智慧地使用它,避免成为其奴隶,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需要培养筛选信息和管理时间的能力,让技术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助手,而不是生活的主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