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急止损,35万元保住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龚建华) 11月11日,茶陵县公安局及时处置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急止损35万元。

    “您好,是龙XX吗?你的身份证号码是……我这边是XX市公安局,你因涉嫌洗钱犯罪需要配合调查,稍后将由办案单位联系你!”当时,家住茶陵县湖口镇白露村的龙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民警的电话。得知自己涉嫌参与犯罪时,一向遵纪守法的龙女士陷入慌乱之中。

    这时,茶陵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关于龙女士的预警劝阻指令。值班民警一边将指令下发至辖区湖口中心派出所前往劝阻,一边电话联系龙女士。龙女士的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民警无奈只能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对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惊魂未定的龙女士又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办案单位的电话:“喂!你好。我们这边是XX市公安局,由于你涉嫌参与洗钱犯罪,我局现需要对你的资产进行审查,请你将所有存款转入我局的安全账户,以便进行后续的调查。如不配合,我局将按照刑事案件,依法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因害怕自己涉嫌犯罪被判刑,龙女士为了尽快自证清白,便跟随对方的电话指令一步一步操作,并准备把在银行的定期存款35万元取出来,转给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里。

    千钧一发之际,多处寻找龙女士无果的湖口中心派出所民辅警们,终于在某银行网点找到了正在进行转账业务的龙女士,成功劝阻了龙女士的转账行为,并向其分析讲解骗子的诈骗套路。龙女士听后恍然大悟,总算没被网络骗子套路成功。

    原来,网络骗子在和龙女士通话过程中,诱导龙女士将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这才导致民警无法及时联系龙女士。所幸处置及时,才避免了龙女士被骗35万元的悲剧上演。

    茶陵警方表示,龙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以被害人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再让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