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富林:“戎”归家乡建新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邓伟勇 通讯员/谷经华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11月13日上午,醴陵市沩山镇泉水村村委委员邹富林又一次来到贺木生家进行日常走访。“村里留守老人多,上了年纪行动不便,我有点不放心。”邹富林笑着说。

    邹富林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醴陵市最美退役军人。

    1995年底,邹富林退役后进入醴陵市邮政局上班,后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建材公司。由于诚信经营,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家泉水村,看到村里的人有困难,他总是想着去帮一把,每年春节都会去慰问特殊家庭和留守老人。

    “多亏了他的资助,村里伢子小曾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驻村第一书记刘晓贞告诉记者。小曾的父亲患有眼疾,母亲在一家工厂打零工,家庭收入微薄。2017年,小曾考取高中,但学费和生活费都成了问题。

    从那时开始,邹富林每年向这个家庭资助1万多元,鼓励小曾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小曾本科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退伍不褪色,邹富林的热心肠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村民在自家地里种的玉米、红薯、蔬菜等想要换成钱,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

    留守老人刘善平养了不少蜜蜂,每年产出300多公斤蜂蜜,但销路却成了难题。邹富林帮着在自己朋友圈“吆喝”,依托良好的人脉帮老人把蜂蜜销售一空。

    由于古道热肠,2022年,邹富林高票补选为村委委员,他开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村里事业上。

    泉水村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头600米的山上长满了油茶和竹笋,但苦于没有车行道,土特产烂在了山上。

    如何“靠山吃山”?打通这条路是关键。去年,村里争取资金开始修建这条长4.5千米、宽8米的道路。邹富林一连三个月,每天起早贪黑扑在项目上督促施工,光方便面就吃了18箱。

    “新建的这条路是刘家老屋至北部旅游环线路基工程,它打通了东坑片区的断头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的同时,还能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邹富林开着车带记者沿着山路转了一圈,沿途遇到不少骑摩托车出行的村民。

    回到村部,邹富林又仔细查看村里光伏发电站的安装情况。“本月建成验收,并网发电后,除去运营费用,每年预计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以上。”他兴奋地介绍。

    说话间,邹富林的手机响起,他的建材公司有一笔生意要谈。“晚上再详细聊,现在村里忙不赢。”他向对方解释。

    此时,邹富林的眼里只有泉水村,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