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佩戴香囊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因为佩戴香囊除了可带来一抹淡淡药香,还有许多养生保健功效。
◎佩戴香囊可祛病养生
佩戴香囊不仅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人们通过嗅闻香囊中散发出的芳香之气,使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口鼻、肌表,通过气血经脉流动,遍及全身,起到调节阴阳平衡、疏风散邪、畅通诸窍等作用,以预防疾病、调养身体。
端午节历来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中常装入艾草、雄黄、川楝子等气味辛香的药物以避瘟防病。《本草经集注》中便有人们端午节佩戴川楝子香囊的记载:“世人五月五日皆取花叶佩带之,云辟恶。”除了端午节,人们也会根据不同的防病需求佩戴不同的香囊。《海药本草》中便有佩戴萱草香囊的记载:“小男女以绯绢袋盛一片,佩之臂上,辟恶,止惊。”《滇南本草》中亦有佩戴草果香囊“能祛除蛊毒,佩之能远患也”的论述。《本草蒙荃》也认为孩子可以佩戴檀香香囊以“辟恶邪气”。
◎日常香囊妙用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可在日常应用的中药香囊。
□枕边香囊助眠安神
组成:合欢花、郁金、菊花、首乌藤各6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磨成粉,放入香囊袋中,置于枕边,每2周更换一次。
功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可置于床头或枕边,适用于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者,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方中的合欢花归心、肝经,有解郁安神之效,《本草征要》认为其可“安和五脏,欢乐忘忧”。郁金归肝、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功,《本草征要》谓其“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凉心通肺,宽胸舒胁”。菊花归肺、肝经,可平肝明目,《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菊花“芳香上达,又得秋金之气,故能平肝风而益金水”。首乌藤归心、肝经,有养血安神之功,《本草正义》认为其可“治夜少安寐”。四味合用,既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又养血安神、安和五脏。
□车挂香囊开窍醒神
组成:白芷6克,石菖蒲10克,冰片6克,樟脑1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磨成粉,放入香囊袋中即可,每2周更换一次。
功效:开窍醒神。白芷味辛,有解表祛风、宣通鼻窍之功,《本草纲目》中谓“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石菖蒲味辛、苦,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且《神农本草经》将石菖蒲列为上品,认为其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冰片味辛、苦,可开窍醒神,《本草备要》认为它“香窜善走能散……通诸窍”。樟脑味辛,可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本草求真》中便有樟脑“辛热香窜……治能通关利窍”的记载。四味合用,味辛香走窜,能开窍醒神,减轻开车时的困倦感。
□换季香囊防病祛邪
组成:苍术、辛夷、川芎、白芷、广藿香、荆芥各8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放入香囊袋中,每3小时闻一次,可用1周左右。
功效:散风解表,芳香化浊。苍术归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本草征要》评价苍术为“湿家要剂”,认为其“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有“燥湿消痰,发汗解郁”之功。辛夷归肺、胃经,可散风寒、通鼻窍。《本草汇言》认为辛夷“能解肌散表,芳香清洁,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疏内窍之寒郁”。川芎归肝、胆、心包经,可祛风行气。《汤液本草》认为川芎可“散肝经之风”,并评价其为“头面风不可缺也”。白芷归胃、大肠、肺经,可解表散寒、宣通鼻窍、祛风,《本草蒙荃》中便有“去肺经风寒,治风通用”的记载。广藿香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浊之功。荆芥归肺、肝经,可解表散风。诸药合用,不仅入肺经以祛风散寒,还入脾、胃经健脾化湿、芳香化浊,对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感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者、哮喘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人群不建议使用香囊。另外,中药香囊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外治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症状还需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此外,香囊在使用时应避免放在潮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缩短使用时间。香囊一般可用一到两周,气味散尽后便会失效,应及时更换药粉。
(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