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免费的,变成最贵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沈全华

    10岁的小学生上了两次当,花了近2.9万元钱,仍然没有领到免费赠送的游戏皮肤。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爱玩游戏、爱买游戏装备的心理,将“魔爪”伸向了中小学生,炮制了一个又一个骗局。

    知音难寻,骗子易来。带你刷图打游戏、免费送你皮肤升级装备,对游戏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好事可说是可遇不可求。相对来说,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弱,更容易被骗子抓住“薅羊毛”的侥幸心理,有针对性地抛出诱饵、布设骗局。

    送物为假,骗钱是真。在“免费送皮肤、游戏礼包”等吸引下,未成年人对活动真假辨识不清,很容易被“馅饼”砸晕。加上自己不是当家人,对金钱数量没感觉,对金钱用途不明确,对扫码转账、信用卡还款等敏感性也不高,一来二去就被骗子的话术蛊惑。诱之以利,胁之以灾,骗子再以扫码超时、微信冻结、扣钱、坐牢等理由吓唬未成年人,迫使其按要求操作转账,并要求其不得告诉家长。

    预防小孩被骗,家长责任在肩。作为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监督,增强其反诈意识。将银行App、微信钱包等设置应用锁、密码锁等,这是基本操作,还得不将这些密码告诉小孩,防止他们独自进行线上大额交易。最好的防范,就是在自己及未成年人手机中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详细查看防诈防骗知识,及时识别手机中的非法App、可疑账号等信息,别让免费的,变成最贵的。

    骗子无孔不入,全民反诈你我他。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专题教育讲座等,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管何人何时何地,若发现被骗,请保留证据、及时报警,以便与骗子抢时间,从而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