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加入 聊天室
主持人/七七
Hello株洲网事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持人七七,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聊聊生活,唠唠家常。不同人生轨迹我们各自忙碌,刨去诸多角色我们依然是自己。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分享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
10月株洲日报社发起了反映天元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等方面的老照片征集活动。目前,老照片征集活动已接近尾声,经过一个月的征集,共征集到照片355张。在老照片征集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难忘的生活片段。本期聊天室,主持人邀请了几位“天元土著”与大家分享天元区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感受高质量发展引领的天元脉动。
@夏天的风:来天元区工作21年,感觉变化还是很大的。
2003年春天,我们几个从武汉过来的学生一起到株洲高新区面试。在面试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到达株洲,从火车站坐2路车顺着株洲一桥踏上了天台路,然后在黄河北路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来。来之前,听说天台路是株洲最美的路。简单的休整后,我们几个外省人就在天台路附近溜达,寻找吃晚饭的地方。一顿晚饭让我们这几个外省人即使浅尝辄止也是吃得心烧火燎,最后几个人只好就着一盘豆腐把晚餐对付过去了,想着晚上晚些时候找地方吃点宵夜填补肚子。
过了晚上8点,向当地人打听了附近吃宵夜的地方,站在并不明亮大马路上,我们等了许久才等到的士。可是的士带着我们到当地人口中的夜宵集中地——河西一桥附近。不过,当我们带着期待到那里转了一圈,才发现,夜宵也没影了,因为是漆黑一片。一边是夜色中流动的湘江,一边是黑压压参差不齐的建筑,我们几个站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心中凄惶阵阵……
斗转星移,20多年过去,河西早已换了模样,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是大家心中向往的乐居、乐业之地。
@南山客:我对河西印象比较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河西有一个蛮时髦的度假村,里面可以换衣服游泳、搞烧烤、喝茶、喝冰水,边上还有摩托艇可以游玩。
有一次在度假村玩我们还闹了一次“失踪”乌龙。那次我骑单车带着我十几岁的女儿和徒弟们走一桥去度假村游泳玩,游着游着一下子没看到我女儿和徒弟们了,几个大人从下午一直找人找到晚上八点多,后来找不到人没办法只能先回家,回到家才发现他们湿淋淋地在家门口一直在等我们。后来才晓得是我徒弟们拉着我女儿戴着游泳圈横渡了湘江,从河西一直游到了河东,后来就直接上了岸回了家,那时候通讯也不发达没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就闹出了这么个乌龙事件。
@叙白:小时候我家住株洲南区,对河西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去需要坐轮渡,骑单车也需要把单车推到轮渡上运过去。1994年恰逢株洲遭遇特大洪水,那时候住在河西的同学需要到河东参加考试,因为洪水必须先坐轮渡到湘江中央,再统一换船乘坐到河东,可谓是一波三折。
再后来到了上班的时候,我的工作单位在河西,那时候一桥已经通车了,我们每天乘坐单位班车经过一桥上下班。等到我结了婚买嵩山路的房子的时候,估计是2010年,那时候嵩山路还没有通到江边,房子周边还有人在种田。从买房到现在短短十几年,仅仅嵩山路就变化非常大了,可想而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河西变化是有多大。
@往事随风:我是1966年跟家里人从外地搬来株洲的,在我的记忆里,河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农村,到处都是农田,没什么楼房。因为当时只能坐轮渡过河,我们住在河东除了走亲访友、夏天到江边游泳之外很少去河西,倒是不少在河西种地的农民挑着担坐船把果蔬拿来河东钟鼓岭这一块卖。那时候往来河西河东除了坐轮渡还可以坐私人运营的小船,有点类似于出租车,可以送你到河岸的指定地点。
后来株洲大桥建成了,刚开始桥上还设了收费站,印象中过桥费用是10元/台车,轮渡慢慢也没人坐了,河西发展的速度也快起来了,眼见着河边就建起了一栋栋楼房,后来河西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到2015年左右我家也搬到河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