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热衷说网络“黑话”,家长咋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网友热议孩子们的“黑话”。

    孩子爱玩手机。

    刷视频、玩游戏,孩子迷上手机。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李毅哲 文/图

    “芭比Q了”“报giao”“你个老六,我真服了”……这些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用语,让老师和家长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常常感到迷茫。不仅如此,这些“黑话烂梗”还渗透到了作业和家庭饭桌的对话中。

    面对这一现象,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联合发起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以整治网络语言环境中的不规范现象。那么,这些网络“黑话”对孩子的影响如何?株洲的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1 现象

    饭桌上、作文中的“新词汇”

    “隔段时间嘴里就蹦出来个新词,都不知道从哪儿学的。”株洲市民赵先生谈起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时,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最近,他发现儿子开始使用一些他听不懂的“新语言”。比如,儿子作业写错了,随口就冒出一句“芭比Q了”。赵先生一开始没觉得奇怪,但当孩子们在聚餐时互相称呼“你个老六”,他开始警惕。

    “我问儿子‘老六’是什么意思,孩子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大家都在说,好玩。”赵先生说。

    娟娟,一位初中生的家长,也有同感。她的孩子刚上初一,喜欢在饭桌上分享校园趣事。但前几天,孩子突然说出了三个字母的“黑话”,娟娟当场严厉批评。“你明明知道是不好的词还说,这是不文明的表现,而且会显得你很没家教……”娟娟告诉记者,她不得不时常拿出手机,悄悄搜索那些她听不懂的词汇,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什么词汇流行,就说什么。下课、上下学路上的课外时间,是传播的高频时间段。”王老师,一位担任多年的小学班主任,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她发现,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孩子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网络“黑话”。王老师回忆,有位学生甚至在作文中用“奥利给”作为感叹词,她不得不批注指出,这样的用法在考试中是拿不到分的。

    王老师观察到,网络“黑话”有的中性,有的则经过了读音、语义的“变种”,甚至有些明显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交流。

    2 调查

    网游和短视频是“发源地”

    “我们班的孩子最近总说‘芭比Q’,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玩具呢!”王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新奇词汇,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平台是这些“黑话”和网络梗的主要发源地。这些平台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娱乐的天地,更成为了他们语言创新的温床。

    “可能一开始班里只有很少的孩子讲,但慢慢地大家觉得好玩,讲某些话和梗的就多了。”有家长观察到,这些网络“黑话”的流行,不仅是孩子们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芭比Q”(完了)和“YYDS”(永远的神)等词汇,也是通过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平台流行起来的。这些词汇最初可能只是游戏中的一个术语或者主播的一句口头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被更多的孩子们所接受和使用,成为他们交流的一部分。

    然而,并非所有网梗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对于那些贬义词、拼音和汉字“混搭”、涉及人身攻击侮辱等不规范的“黑话烂梗”,家校层面和互联网平台都较为重视。这些词汇可能会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判断力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鸡你太美’‘菜就多练’‘化粪池警告’这些人身攻击型的网梗,以及低俗色情型的网梗,如某串数字指代成人影片,或者一句古诗词被赋予色情的意蕴,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王老师指出。

    3 声音

    家长对“黑话”感到困惑

    网络“黑话”似乎已成为孩子沟通的新潮流。那么,株洲市民对于这些“新语言”又有何感想呢?

    “我觉得孩子们使用网络‘黑话’,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今年大学毕业的吴聘在采访中表示,他自己也常常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认为这是一种轻松有趣的交流方式。

    对于网络“黑话”,并非所有人都持开放态度。市民王先生认为,网络“黑话”缺乏深度,他更倾向于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

    家长谢女士表示,她经常听到家里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使用一些她听不懂的网络词汇,这让她感到既困惑又担忧。“害怕不健康的表达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语言学家杨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黑话”因其简洁、幽默、群体认同感以及颠覆性,主要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同时,他也提醒,网络“黑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正确引导。

    在教育者看来,网络“黑话”的流行反映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模仿。一位小学老师在采访中表示,教育者需要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语言,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黑话”而忽视了规范语言的学习。

    4 行动

    打造健康网络语言环境

    孩子爱玩手机。

    为了净化网络空间,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联合发起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旨在整治网络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塑造一个有利于下一代成长的网络环境和教育生态。

    记者了解到,专项行动重点关注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关键环节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行动的核心任务是整治那些歪曲字音、字形、字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以及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行动要求各地网信、教育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形成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的合力。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科普宣传,倡导文明用语用字,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扫除黑话烂梗,让有新意、有意义的‘话’和‘梗’流行。”在株洲从事教育工作的刘倩说,除了网站平台的积极主动作为,教育部门和家校层面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科普和倡导。

    记者认为,网络“黑话”已经成为孩子们交流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对此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侵犯孩子们规范表达的“黑话烂梗”。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们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