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渴望休息,又害怕错过工作机会。
网友热议“虚假假期”。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文/图
中秋小长假落幕,株洲市民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昨日,不少人工作首日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假期,过得比上班还累!”从工作电话和信息侵扰的非工作时间,到调休政策导致的节日时间缩短,再到假期中的各种“不放松”现象,一场关于“虚假假期”的讨论悄然兴起。今天,让我们走进市民的生活,听听他们的声音,探寻假期疲惫的真相。
故事
●工作信息,假期心情的”隐形杀手”
“每次放假,我都告诉自己要好好放松,总是做不到。” 80后的市场营销专员李明说,他工作性质让他即使在假期也难以完全脱离工作。“你看,这个群,这个邮件,还有这个电话,都是工作。”他指了指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红色通知。
记者注意到,李明的手机上有两个专门的工作群,里面的消息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更新一次。“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关掉手机,可又怕错过重要的消息。”他说,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的假期变得异常纠结。
“我放假第二天去了一趟郊外,但心里一直想着工作,连风景都没心情欣赏。”李明无奈地说,最后,自己只好提前结束行程,回家处理工作。
这种“虚假假期”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渴望休息,但又害怕错过工作机会。”李明说,这种心理负担让他在假期中感到更加疲惫。
●调休烦恼多,超级月亮下的赶路人
中秋之夜,株洲街头,张先生抬头凝望那轮明亮的圆月,心中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作为在株打拼的外地人,他原本想与家人共赏 “超级月亮”,但调休安排却让他的计划泡了汤。中秋当天,他只能匆忙地加入返程的人流。
车站里,人潮熙熙攘攘,张先生背着行囊,随着人潮移动。“每次假期都因为调休而变得索然无味。”张先生面对记者,忍不住抱怨,中秋是调休最后一天,外地上班族和学生都匆匆赶路,哪还有闲情逸致去赏月、享受团圆?
回想起前几年的中秋节,张先生和家人围坐一桌,品尝着美味的月饼,聊着家长里短,沉浸在团圆的温馨之中。他期盼着,下一次的假期能够减少调休带来的遗憾,让他有机会真正放松,享受与家人的欢聚时光。
“这个中秋,我们本想好好庆祝一番,但最终还是成了一个‘虚假假期’。”张薇,一位会计,也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困扰。她觉得,每次调休前后的加班,都让她失去了享受假期的兴致。
调查
“这个假期,你真的休息了吗?”
假期本应是一段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不少市民却感到了一种“虚假假期”的疲惫。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试图揭开假期休息状态的真相。
“放了,又没放,但放了。”王先生是一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面对即将到来的项目截止日期,即便是中秋假期,他也无法完全抽身。“假期对我来说,就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王先生说。
张女士这个假日在神农湖畔,享受了亲子时光。“铺上餐垫,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笑声不断。”张女士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她认为假期就应该和家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放松下来。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张女士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方式。记者采访了几位90后、0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表示,假期虽然不用上班,却感觉更加疲惫。“宅在家里刷剧、玩游戏,一天下来,感觉比上班还累。”小李是一名程序员,他无奈地表示,自己似乎陷入了“假期综合症”的怪圈。
记者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在假期中并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近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假期中的活动安排过于紧凑或单调,导致身心俱疲;而仅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充电和放松。
声音
“调休,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虚假放假”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有人吐槽假期消费高涨,外出旅行变成了“人挤人”的噩梦;有人则晒出自己在家中的悠闲时光,倡导“宅度假”的新风尚。市民们也各抒己见。
“调休才是真正的虚假放假!”李女士是一名销售人员,中秋假期因为调休只放了一天,而且这一天还被各种家庭琐事填满,根本没有时间好好休息。“多放一天会天塌吗?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周末来凑长假,搞得人身心俱疲。”李女士的话语中透露出无奈与不解。
赵先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利用中秋假期进行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假期怎么过,关键在于自己。”赵先生笑着分享道,“我提前规划好了行程,享受了难得的宁静与美景。假期就是要让自己开心,何必去计较它是真是假呢?”
“出去玩价格很贵,根本没办法好好玩。”张小姐是一名大学生,她原本计划利用中秋假期和室友一起旅行,但高昂的交通和住宿费用让她望而却步。“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家里,看看书、追追剧,也挺惬意的。”张小姐表示,虽然没能出远门,但她依然享受到了假期的乐趣。
支招
如何缓解“虚假假期”疲劳?
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缓解这种“虚假假期”带来的疲劳?不妨看看这些建议。
“提高睡眠质量是缓解疲劳的关键。”医生表示,很多人假期熬夜,白天又睡懒觉,这种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生物钟,导致身体疲劳,建议市民们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只有真正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子表示,“无论是工作、旅行还是居家休息,只要我们能够全情投入、享受当下,就能让假期变得有意义。
叶子表示,管理心理压力也很重要。她建议市民们通过运动、冥想、瑜伽等方式释放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人假期中感到焦虑,是因为他们在放松和工作之间找不到平衡点。”
记者的话
中秋佳节,本是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我却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采访中,张先生的一句“每次都是这样,调休调得一点节日的味道都没有了”,让我深刻感受到假期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放松和享受的时刻,而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交流。让我们期待,未来的假期能够少一些无奈,多一些温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放松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