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方言》书影
株洲方言调查现场(左四为第一作者陈山青教授)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罗玉珍 通讯员/叶梦珍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木匠的刨子——爱打刨(抱)不平。
藕炒黄豆子——无孔不入。
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
以上这几句歇后语是从《株洲方言》一书中摘录出来的。该书作者是陈山青教授、朱福妹副教授、王小军博士等。《株洲方言》为株洲方言语料调查实录,是株洲方言文化首部集成者,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填补株洲方言研究空白
株洲为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处新湘语核心地带。株洲方言与长沙、湘潭方言相近同,不过老派话仍具自身特色。鉴于与长沙、湘潭方言的同质性及其千丝万缕的联系,株洲话的关注度一直不是很高,迄今尚无专门的研究成果。《株洲方言》作为首部株洲方言专著,其出版填补了株洲方言研究的空白。
《株洲方言》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南方言调查成果之一,由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语保工程”、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项目共同资助。
该书系统描写了株洲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面貌,提供丰富的原始自然语料,包括长篇话语、歇后语、歌谣、花鼓戏以及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化材料,所有语料均来自田野调查,均摄有音频和视频,具有原创性、可听性和可视性。
严谨是该书的一个特点。据估算,1分钟的生语料要进行方言、普通话、国际音标三项转写,至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在整理研究过程中,陈山青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成员付出了诸多艰辛和汗水,所有语料都经过了十余遍乃至数十遍的补充调查和核对,极具严谨性。
陈山青:对株洲方言怀有特殊的情感
该书第一作者为陈山青,湖南汨罗人,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专家库专家,汪涵资助“響應”计划项目首席专家。
她热衷于汉语方言和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具有丰富的方言田野调查研究经验,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教材等6部(含合著),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学报》《语文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她自大学毕业后曾长期在株洲工作和生活,视株洲为第二故乡,对株洲方言也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她表示:“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方言研究者,拿出五年时间,为第二故乡——株洲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推出一份成果,贡献一己之力,是自己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