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小炒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鑫

    都说醴陵有三宝,陶瓷、烟花和小炒。作为千年瓷都,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摆上国宴桌,大气迎宾;成为外交国礼,结谊四海。作为花炮之乡,醴陵的烟花在国庆大典大放异彩,于北京奥运会绚烂于世。那么,一道稀松平常的醴陵小炒肉何以与陶瓷、烟花齐名,成为醴陵的三大特色名片之一。带着疑问,我去了“全国大学生夏日‘醴’行”的小炒摊位找答案。

    来到会展中心,长长的小炒摊位已经挤满了人。醴陵小炒肉确实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小菜,但它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男女老少,八方来客。别小看这道菜,要想炒出正宗的醴陵味,里头可是小有讲究。

    首先是食材,小炒肉最重要的便是鲜猪肉和辣椒。据野史记载,年羹尧最爱小炒肉,为了这道菜,当时他命士兵们用藤条鞭打生猪脊背,让血都流至猪背,断气之时,速取背脊之肉为原料。故事虽为坊间流传,真假难辨,但我们却可从中知晓,年将军所追求的活肉,即我们所需的猪肉,新鲜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除了里脊肉,我们很多人也会选细致鲜嫩的前腿肉。为什么我炒的肉不是散散的,便是粘连在一起成为一大坨?我趁此机会问了问正在切菜的大师傅。他边示范边回答道:“可能你在刀法上就出了岔子,切肉得用拉刀切——轻推,后拉,果断切。不仅如此,横切牛羊竖切猪,所以还要顺着纹理竖切,这样落口断刀处才不至于藕断丝连。果然,师傅刀下出来的肉都是清爽利落,片片分明。旁边碗里已经切好了小段的辣椒,色泽鲜红,皮薄、肉厚、籽少,应该是我们本地的贺家桥玻璃椒,这可是鲜肉的优选拍档。

    一切准备就绪便可开炒了。热锅,下入冷油,翻转锅身,润锅,把多余的油倒出就可以下肥肉煸炒了。锅内“呲呲呲”地不断冒油,肥肉微卷变黄了,这时,大蒜碎和辣椒段一齐倒入,大火翻炒几下后,师傅便把鲜肉舀进去,锅内大融合,盐、生抽、味精加入调味。随着师傅大勺有规律地搅动,香辣之气瞬间弥漫开来,让我不得不闭紧嘴巴,猛咽口水。随后,半碗清水沿着锅边一圈倒下,在大火的加持下,亮色红汤在锅内冒泡翻滚起来,大锅上白烟袅袅。收汁即将完成之时,撒上一小把指节长短的芹菜,翻炒两下,铁锅轻轻一颠,顿时浮翠流丹,鲜明而清新。

    我迫不及待地把领到的碗伸过去,师傅豪爽地给了我满满一大勺。我趁热吃了一大口,那沾着辣椒的肉片,鲜嫩醇厚又椒香浓郁,芹菜的爽脆又恰到好处地解了肉的腻,真让人齿颊生香,停不下口。一顿风卷残云,一大勺小炒肉,便只剩汤汁了,我赶紧打好米饭,将汤汁与米饭搅和搅和,扒进嘴里,那食材的香辣便随着汁继续在口腔中绽放。

    干完一大碗,我抬头看了看周围,好多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大学生们大快朵颐,一碗接着一碗,吃得头脑冒汗,直呼爽。这让我想到了20岁的自己,那时一碗醴陵小炒肉,总让在外求学的我魂牵梦萦,归心似箭。

    现在想来,醴陵小炒肉虽不是什么高级美食,但简单的食材经过精心又朴素的烹饪,各种味道相得益彰,直击味蕾,所以让我惦记。加之,地道的小炒肉让我感受到最朴实的醴陵烟火气息,让我心无旁骛,一颗家乡胃只属于它,所以更让我千回百转。

    (作者简介:张鑫,醴陵人,醴陵市作协会员,东岸小学教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