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青少年。
网友热议未成年人网游。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文/图
在数字时代,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上网玩游戏、看短视频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经常从事这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67.8%和54.1%。8月13日,新京智库近期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超7成未成年人接触网游超2年。
那么,当前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有哪些特征,其动机和驱动力是什么?今天我们来聊聊未成年人网游行为。
数据 逾七成少年与网游同行超两年
在株洲市,青少年与网络游戏的亲密接触已成为常态。他们手持智能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滑,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游戏世界中,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叹息沮丧。
小杰,一个15岁的初三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网游,已有几年的时间。“刚开始是看哥哥玩,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自己也尝试着玩,没想到一玩就停不下来。”小杰笑着说。他每天至少会花30分钟在游戏上,周末时间会更长。“有时候作业多,但还是会挤出时间来玩几局,放松一下。”
新京智库的调查显示,有73.79%的成年人如小杰一般,与网络游戏相伴超过两年。从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上看,超过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27.36%)表示没有固定的游戏时长,20.64%的未成年人每周玩游戏3-4小时。未成年人每日玩游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假期和周末,占比均超过70%。
家长们普遍担心游戏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张女士是一位初中生的母亲,她表示:“我儿子每天玩游戏至少一小时,我担心这会影响他的视力和学习成绩。”同时,张女士意识到,适当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关键是要控制好时间。”
动机 未成年人为何沉迷网游?
网络游戏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青少年们。数据显示,97.2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他们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对游戏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
小林,芦淞区一个16岁的高中生,是游戏爱好者中的一员。他称:“每天学习压力挺大的,回到家里,打开游戏,我就能把那些烦恼都忘掉。”在小林心中,游戏是他释放压力的出口。
另一位受访者,小陈,一个14岁的初二学生,他的故事同样充满了对游戏的热爱。“我特别喜欢游戏里的冒险和探索,它能带给我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刺激。”小陈说。他经常在周末与朋友们组队,一起在游戏中探险,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游戏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娱乐放松。数据显示,有49.12%的未成年人追求游戏成就感,28.48%和27.52%的未成年人分别表示,他们玩游戏是为了社交或逃避现实压力。这些数据揭示了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多重动机。
“每次我在游戏中赢得比赛,我都会感到非常自豪。”15岁的高一学生小赵说。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在通过游戏,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我而言,游戏是一个社交平台,让我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
声音 家长爱与理解的双重奏
当网络游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家长们的声音与行动,便成为护航这段旅程的重要力量。
张女士是株洲一名初中生的妈妈,她说:“我会和孩子一起制定游戏时间表,让他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有节制地玩游戏。”她认为,适当的游戏可以作为孩子放松的方式。调查数据也显示,65.52%的未成年人表示家长会对他们的游戏时间进行限制。
“我们不反对孩子玩游戏,确实时间要把控好。”张先生是一位小学生的父亲,他坦言,自己也会偶尔陪孩子一起玩游戏,通过亲子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从事媒体工作的张女士称,她家孩子会因为游戏成绩下滑而情绪低落,“我只能坐下来和他好好谈了”。张女士说,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王女士不仅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还让他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游戏中的挫折与失败。
有些家长更倾向于开放和信任的态度,而有些家长则更倾向于严格和保护的态度。在株洲,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游戏习惯有所了解,并试图通过设定规则来引导。孩子们大多自信地认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游戏与学业可以并行不悖。
家长的介入程度各异,但共同点是,他们最担忧游戏对学业的潜在影响。
建议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网游
在株洲市,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已成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晚报曾多次报道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等问题。
“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讲座,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小丽是株洲市一中的学生,她表示,通过讲座,她不仅了解了网络游戏的利弊,还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如体育竞赛、艺术展览等,吸引学生参与,减少他们沉迷游戏的机会。株洲市白鹤小学的单老师表示:“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让他们发现游戏之外的兴趣和才能。”
株洲市一家游戏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说:“游戏公司在未成年人网游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认为,游戏公司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充值额度。例如,实施实名制注册、设置防沉迷系统等。
“我们社区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其中就有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游戏的内容。”荷塘区袁家湾社区负责人说,还会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的话
采访时,一位家长的话给我留下了印象:“我尽量不在家里玩手机,多陪孩子们读书下棋。”家长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无声地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这不仅仅是在告诉孩子“不要沉迷游戏”,更是在展示“如何生活”。
当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自然也会模仿;而当家长能够合理使用媒体,孩子也会学会自我控制。这种榜样的力量,远比任何言语上的教导都要来得直接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