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缅怀祝天上人间共安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扫描二维码加入聊天室

    主持人/七七

    Hello株洲网事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期主持人七七,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聊聊生活,唠唠家常。不同人生轨迹我们各自忙碌,刨去诸多角色我们依然是自己。欢迎大家扫码二维码加入我们,分享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

    人生的旅程中,始终伴随着故人的影子。中元节将至,这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深情思念的时刻,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将时光倒流,感受故人的存在。有人说,每一片从你头顶飘过的云朵里都载着远方的人对你厚厚的思念,它翻山越岭而来,只为偷偷看你一眼,在你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人今生无法相见,却也停止不了思念。今天,主持人想邀请大家一同缅怀故人,希望以一些印记,在时光洪流中互道珍重。

    @王翰墨:小时候,依照惯例要回老家过年,只有过年时我才有机会见到太奶奶。那时太奶奶已八十有余,岁月早已压弯了她的背,皮肤也褶皱得不成样子,但是她那双看过太多事物的眼中总是泛着光。有天,我看到空中飘过的朵朵云彩,便问太奶奶:“太奶奶,云朵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呀?”太奶奶弯着腰,牵着我来到一家做糖铺,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张折得皱巴巴的钱,买了一支棉花糖。我当时不晓得那是什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接过棉花糖,我急不可待地咬了一口,问道:“奶奶,摘下一朵云,很不容易吧?”太奶奶微笑着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云朵甜,不容易摘,也正是因为它不容易摘,所以才这么甜啊!”

    太奶奶去世后,棉花糖成了我与太奶奶之间珍贵的记忆,每当我仰头像天空望去,就会想起那根棉花糖。“太奶奶我很想你,希望你一切都好。”

    @贾馨棉:我老家在东北,粘豆包几乎是北方人冬天桌上必备的主食。每年的冬天,姥爷都会做粘豆包,自己舍不得吃,却给这个亲戚家送点那个亲戚家送点,他说现在年轻人不会做了,外面卖的不好吃,索性就给大家都带份儿了。小时候看姥爷做粘豆包,我虽然不会,但却总在边上凑热闹,学着大人的样子比划起来,却总是包不圆,里面的陷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姥爷笑着说我包的就留着给我吃,第一锅开蒸以后,我就搬着小板凳坐等着,生怕错过了刚出炉的美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姥爷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我再也吃不到了姥爷做的粘豆包了。粘豆包不仅仅是家乡传统的冬日美食,更是我对姥姥的回忆和思念。

    @杨不咩:想缅怀我的诗友许立志。当时在诗歌论坛认识的,印象很深他开过一个玩笑,在大家围绕流派讨论的时候,他自立门派“蛋黄派”。那时候觉得他的诗很苦,但是人很乐观,所以消息传来的时候大家的第一个反应都是不敢相信。我翻了他的微博,听过很多遍他听过的歌,看了一部跟他有关的纪录片(没能看完),在很多场合没来由地想起他,一遍遍回想,如果当时能够提早发现,能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

    @sunshine:我是一名刑事法官,办理的第一个一审刑事案件是9岁小女孩被残忍杀害的故意杀人案,案发时间是去年清明节。现场太过惨烈,我不方便详述案情。只是,我的女儿比她小一岁,看着女儿明媚的笑脸,无辜小女孩的创口经常浮现在我眼前。当然,我的判决也给了小女孩父母最大的安慰。中元节快到了,不免又想起了她,希望她的父母能够互相扶持,好好度过往后余生。

    主持人:每年这日,便会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两句诗:“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是我们缅怀故人的时刻。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我们都应倡导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祭祀。今年8月7日,除湘江风光带沿线设置6个临时祭祀点外,我市各区还设立多个临时祭祀点,大家可扫描二维码了解我市各区临时祭祀点详情,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过一个文明、生态、平安的中元节。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