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芳
春风吹来的时候,正是青菜撒欢生长的季节。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原本纤细含蓄的青菜在软风的牵引下,逐渐长得宽大肥厚、翠绿如滴。这个时候也正是芙冲人开始做酸菜的好时节,那些饱满肥嫩的青菜,是制作芙冲酸菜的最佳原料。
茶陵腰潞镇的芙冲在罗霄山之下,这里土地肥沃,而肥沃的土质,是种出上好青菜的关键。上一季挑选后剩余不要的蔬菜还留在地里,翻土的时候把泥土翻过来,这些菜就直接被压在泥土下面,再倒入鸡窝里清除出来的谷糠,就成了天然良好的有机肥,芙冲人就是用这些土里长出来的青菜做成了美味的酸菜。
芙冲酸菜有好几种做法,不同的做法酸香程度不一样,或浓或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择,所以芙冲人赋予了酸菜更多的灵活性,也使得酸菜的酸香更有层次。
根据酸香程度的不同,酸菜的名字也不同, 最不酸的叫“黄菜”,当地人都叫它“叽菜(音译)”。“叽菜”的做法是最简单的:将青菜洗净,在阳光下晒至叶子变软,待水烧开将这些青菜放进去汆水,再连同水一并倒入器皿中加盖密封存放,经过3天左右时间的浸泡和发酵,这些青菜就变成了黄黄的“叽菜”。这个时候的“叽菜”并不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把“叽菜”炒干水汽后,配上用猪油爆香的干红辣椒和香葱,则清新微辣中有绵柔的香味。若配上刚采摘的小竹笋一起炒,则清爽干脆,口齿间满是大自然的清香。
芙冲人的味蕾更喜欢挑战,“叽菜”酸味不足,过于温和,不能满足味蕾的需要。为了使酸味更浓郁,便将汆水的青菜用白色的袋子扎紧放在缸里,7天以后,完全发酵的黄澄澄的“叽菜”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酸菜,揭开缸盖,一阵酸香扑鼻而来,这个时候,“叽菜”的名字已更名为“酸叽菜”。同样把水汽炒干,把自家晒制的黄皮干辣椒用猪油爆香相佐,倒入炒好的五花肉和自家酿制的豆豉,撒上大蒜叶,使酸度与香气融合的恰到好处,悠长的酸香也被激发的轻巧出脱,讨得齿舌无尽欢喜。
梅干菜较“酸叽菜”的酸香味要浓郁许多,做法也更繁复。梅干菜也是芙冲人不会错过的酸菜之一。把晒焉的青菜切成2cm长,撒上盐,用力揉搓,直至有水分渗出,盖上盖子,闷一个晚上,取出晒干,三蒸三晒,最后梅干菜的颜色慢慢呈深褐色,酸味也达到顶峰。对久经蒸晒的梅干菜的最高礼遇,莫过于与腊肉相蒸。梅干菜在丰腴的腊肉覆盖下,去掉了残留的涩味而酸中带香,绵软有嚼劲,腊肉也因此减少了油腻而越发适口,这个时候,被美食宠坏的胃才觉得熨帖,心满意足。
被酸香味撩拨得不能自已的当属“冲菜”了,芙冲人做的“冲菜”可以保存数月。青菜撒盐揉搓后直接入坛密封发酵,不加入任何调料,这是芙冲人代代相传腌制“冲菜”的方法。3个星期后,坛内释放出与芥末相似的气味,预示着“冲菜”已基本腌制好了。出坛的“冲菜”如莽撞的青年,热情迸发,酸香达到了巅峰。“冲菜”炒出香味,倒入清水,水沸腾后放入鱼片,一锅鲜香酸滑的酸菜鱼火热登场,味蕾的引擎被牵动,趁热入口,决不能辜负酸菜的精髓。
夏季,一锅酸菜汤解暑去乏;冬日,一盘梅干菜蒸腊肉抚胃暖身。酸菜,在芙冲人手中变化出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度过四季,陪伴芙冲人一日三餐,永远刻进了芙冲人的记忆。
(作者简介:傅小芳,株洲市作协会员,株洲市神农文化研究会会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