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冒充田螺销售亟需遏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齐卫国

    澎湃新闻报道:今年5月,长沙网红餐厅笨萝卜承认使用福寿螺,引发热议和关注。近期,又有人因不戴手套清理福寿螺卵而感染寄生虫的消息登上热搜。6月上旬,澎湃新闻赴湖南、重庆等多地暗访调查福寿螺产业链,将食用入侵物种福寿螺争议和隐忧推上一个新的舆论高点,再度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和评论。

    6月28日下午,汉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查封涉事的汉寿县湘缘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宏泰食品厂两家企业。

    福寿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携带的寄生虫数量可达3000至6000条,包括卷棘口吸虫等。其中,最让人闻之色变的莫过于“广州管圆线虫”,又称鼠肺线虫,其幼虫可寄生在人类的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继续产卵繁殖。最短潜伏期是1天,最长可达35天。感染者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失明、瘫痪、痴呆,甚至是死亡。

    近年来,各地疾控部门呼吁,建议不要食用福寿螺,若要食用,务必煮熟煮透。事实上,十多年以来,福寿螺曾引发过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据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2006年,北京蜀国演义酒楼两家餐厅经营的凉拌螺肉中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造成食用者患广州管圆线虫病。该事件成为北京市的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共造成160例感染。2017年,一姑娘在蜜月时误食了小吃摊上的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全国多地一度叫停销售福寿螺。

    澎湃新闻报道,在抖音、淘宝、拼多多、小红书平台上的旗舰店等店铺,购买了“豆大亨”爆爽螺蛳酱、“抓猫的鱼”麻辣味吮指螺肉、“辣岚格”牙签田螺肉、“灯泡厂孙姐”螺蛳粉、“沅江市野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腊肉螺肉酱,根据生物特性和经不愿具名专家识别,在这些产品所用螺肉中,均发现与福寿螺高度相似的螺肉。

    记者通过社交平台检索发现,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曝光”行列,但维权成功的案例很少,大多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商家也多以退货退款,作为和解的方式。

    现实是市面上的螺肉产品琳琅满目,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后,消费者很难直接从螺肉形态上进行判断,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螺肉来源的审查,加强螺类原料种类控制和监管。

    建议相关部门,未来的工作重点应建立健全福寿螺防控与监管机制。加强农业农村、水务环保、市场监督、食品卫生、卫健委等跨部门协作,强化联防联控和联合治理措施,亟需遏制福寿螺冒充田螺销售,实现对福寿螺的全面监管。继续加强科普教育的力度。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福寿螺危害的认识,增强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普及如何识别福寿螺与常见田螺之间特征的知识,帮助消费者准确区分,避免误食可能受到污染的福寿螺,确保饮食健康和安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