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烟卡”,该制止还是合理引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某小区里,几个小朋友围着在玩“烟卡”。记者/任远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任远

    最近,“烟卡”在中小学生的圈子里火了起来。

    身为两名小学生的父亲,市民张先生发现,大儿子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和同学们约在一起玩烟卡,玩兴之下,连带着低年级的小儿子也加入进来。

    所谓“烟卡”,其实是从香烟盒上剪下来折叠而成的一个长方形卡片。小朋友们将“烟卡”放在地上,用各种方式轮流拍打,只要能将对方的“烟卡”拍翻面就算赢。这些“烟卡”也分三六九等,越是高端的香烟品牌,如“黄鹤楼”“和天下”等,越是稀有。拥有这类“烟卡”的孩子也有更多炫耀的资本。儿子告诉张先生,稀有“烟卡”拥有得越多的人,越受同学们欢迎。

    为此,市民张先生向本报提出自己的疑问:作为家长,该如何看待“烟卡”这种游戏?玩“烟卡”成风,家长该制止还是合理引导?

    反对方:

    担心孩子偷偷学抽烟

    在不少小区的空地上,时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几个小孩半趴在地上,他们的面前,是一小摞随意摆放的“烟卡”。一个小朋友的手高高扬起,朝一张烟卡拍去,卡片随着力道翻了个面,小孩脸上很快流露出得意的神色。

    市民唐先生的儿子也曾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但随着对这一游戏的深入了解,唐先生很快禁止了儿子的举动。

    “其实这就和我们小时候玩的画片差不多,但不同的是,现在的小孩玩‘烟卡’不是单纯的玩,他们还有一条鄙视链,像‘和天下’这类香烟牌子,就位于鄙视链的顶端,而越是便宜的香烟品牌,所处的位置越低,这让孩子们无形中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唐先生说。

    不仅如此,同样让唐先生担心的还有香烟的来源。他表示,小学生们在拍卡片的过程中赢得“烟卡”,而一旦手中的“烟卡”都输掉了,他们中有些人就会去垃圾箱中翻找,“想象得到那些烟卡有多脏。”还有一些小孩的父母均不抽烟,“那这些小孩为了弄到‘烟卡’,是不是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烟呢?那他们会不会偷偷去学抽烟?”

    有和唐先生一样担忧的家长并不少。市民成女士前不久就发现了儿子玩“烟卡”的苗头后,第一时间出来制止。“既然和玩画片差不多,为什么一定要玩烟卡,既不卫生,也没意义!”她这样对儿子说。

    刘先生也十分反对孩子玩“烟卡”。前阵子,他发现孩子偷偷把他的香烟取出来,用盒子做成“烟卡”,不要的香烟则全部被扔掉,“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严厉禁止他再玩‘烟卡’。”

    支持方:

    合理引导

    让孩子的兴趣慢慢消失

    也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玩“烟卡”一事持宽容态度。

    谢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前不久,得知儿子开始玩“烟卡”,她特意在网上花了十多元在网上买了几十张“烟卡”。在她看来,小孩玩“烟卡”就如同大人的社交,“别人都玩,就他不玩,孩子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也怪可怜的。”

    不过,对于谢女士在网上买得“烟卡”,儿子并不领情。谢女士苦笑,儿子刚看见买来的“烟卡”还挺高兴,后来拿出去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别人告诉他这是在打印出来的,而非真“烟卡”,“他就再也不愿意拿出去了。”

    后来,谢女士让儿子找爷爷帮忙搜集“烟卡”。老人家爱孙心切,非常配合,一抽完烟,就把烟盒收集起来,帮孙子一张张叠好。

    谢女士说,家里现在有好几摞“烟卡”,久而久之儿子对其兴趣反倒消散了。“小孩子就是好奇,越禁止越想尝试,合理的引导,那股劲慢慢也就过去了。”

    也有家长表示,平时上学那么辛苦了,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只要孩子的要求不太离谱,基本都会尽量满足。

    教育人士:

    孩子玩“烟卡”,堵不如疏

    张怡在我市一所小学任教,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她告诉记者,他们五年级班上,有许多男孩都喜欢玩“烟卡”。由于学校已经明令禁止带“烟卡”进入学校,许多孩子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偷偷在厕所玩,或是放学在校外玩。

    “尽管如此,不少孩子还是‘走火入魔’。”张怡说,玩“烟卡”需要一定技能,她经常在上课时间看见一些孩子在桌上用手不停拍课桌,“其实是在练习拍‘烟卡’的技能,好在课后给同学‘露一手’。”

    在张怡看来,“烟卡”作为一种新型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娱乐,但过度沉迷肯定不对,需要家长和学校合理疏导。

    “和曾经风靡过的各种游戏其实是一样的。”张怡说,小孩喜欢玩“烟卡”“萝卜刀”,是通向成人世界的一种预演。通过玩这些玩具和游戏,孩子们与他人建立“链接”,先是一两个孩子玩,后来变成四五个孩子玩,再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玩,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们通过玩这个游戏追求一种群体认同感。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流行的玩具或游戏过一阵子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又会流行新的玩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网上发文指出,当前,学生们的游戏活动并不多,从“萝卜刀”到“烟卡”,都折射出他们对简单游戏活动的渴望。他认为,对孩子玩“烟卡”的行为堵不如疏,各方面要理解并满足学生游戏、社交的诉求,因势利导,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分散对“烟卡”的关注,以更健康的游戏替代玩“烟卡”游戏。

    观点

    国内的香烟盒,有些过于好看了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无烟政策的推行,人们对烟草的态度和行为也在发生改变。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时间里,我国吸烟率整体有所下降。其中,20岁以下年龄段目前或曾经吸烟的比例从11.90%下降到了6.47%,与其他年龄段相比下降更为明显。

    尽管青少年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控烟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发布,结果显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仍广泛存在。如卷烟价格越来越便宜、烟草和吸烟宣传仍然普遍等,这些情况促使青少年暴露在烟草信息中,容易提高未成年人对香烟的了解程度。

    早在2004年,云南省一项针对595位中学生的实验调查就发现,青少年认知的香烟品牌数量越多,了解越深,尝试吸烟的可能性越大。

    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吸烟及相关危险因素检测数据显示,44.4%的青少年首次吸烟是因为“出于好奇”。在尝试了第一支烟后,将近三成的青少年养成了烟瘾。有专家指出,首次吸烟的年龄越小,越难戒断。

    此外,相比国外的烟盒,国内的香烟盒有些过于好看了。根据网络上一张关于“烟卡”的图片展示,在72张不同款式的烟卡中,仅有4张表示“吸烟有害健康 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这样的文字提示在众多美观的包装设计中并不显眼。

    目前,我国烟盒包装上有35%的比例印有文字警示,刚刚高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低不应少于主要可见部分的30%”的最低标准。但在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和地区在烟盒设计上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甚至超出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烟草包装上的健康警示应占正面及背面主要可见部分的50%或以上”的要求。

    加拿大癌症协会《卷烟包装健康警告:国际现状报告》统计显示,2023年有172个国家/地区在烟盒包装上设计了警示,其中警示面积超过50%的有127个,印有恐怖、恶心的图形警示画面的有138个。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烟盒加入“黑牙”“烂肺”等令人恶心或害怕的图片警示设计,小朋友们还会想方设法寻烟盒、玩“烟卡”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