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姑娘湘西当“村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宋玺(右一)牵线搭桥下,今年1月,市中心医院派出医疗专家团队赴泸溪开展义诊并共建医联体。(受访者供图)

    宋玺在当地帮村民收油菜籽。(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军 实习生/尹湘琳

    “逮饭”“娘娘娃”,这些湘西方言是啥意思?

    株洲姑娘宋玺会告诉你,它们对应的普通话是:“吃饭”“小朋友”。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石榴坪乡,她已实现“两种语言”自如转换。

    去年8月,宋玺入选我市派驻泸溪县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队,去到该县石榴坪乡挂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而这背后,是株洲自1994年起对口帮扶泸溪的30年情谊。

    1

    接力帮扶,她告诉自己“别给株洲丢脸”

    空气闷热,宿舍的窗户玻璃有破损,虫子不时钻进来,“带翅膀的和不带翅膀的都有”。她热得睡不着,干脆抓起红色拖鞋打虫子,“像小时候玩打地鼠游戏一样。”

    这是2023年8月抵达泸溪后,宋玺度过的第一个夜晚,也是她为适应环境迈出的第一步。

    “回想起来就像在做梦。”宋玺在市中心医院从事文职,接到去泸溪的通知时,她还在医院忙碌。之后,她交接工作、回家收拾、集结出发,第二天就跟随帮扶工作队辗转到达泸溪。

    到泸溪后,11名队员又分赴不同乡镇,宋玺来到市卫健委的对口帮扶单位石榴坪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在那里,她负责宣传、党建等工作,兼顾该乡民力村的乡村振兴驻村帮扶。

    相比语言不通、工作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昆虫劫”“酷热关”“过敏坎”都是小事。

    第一次参加全乡党政班子会议,四五个小时下来,宋玺“一个字都没听懂”。而下到民力村走访困难群众、慰问“空巢”老人、收缴医保费用等,每项工作都要求上门入户,“看似工作只有一项,其实是1乘以N,这个N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她说。

    向身边人学,下村入户时请当地同事“做翻译”,宋玺掌握的方言越来越多。现在,她早已能听懂当地方言,但不是都会说,“只能算半个泸溪人”,她笑着说道。

    而通过一步步丈量乡村,一次次“敲门入户”,一回回俯下身与乡亲们交流,宋玺很快完成“都市白领”向“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

    对株洲来的宋玺,石榴坪乡的干部很热情。石榴坪乡党委书记谭国武和党委副书记、乡长田继武,时不时找她谈心,和她分享做基层工作的心得,关心她来了后适不适应,让她把这里当家一样。

    这种亲切自然的热情,源自株洲对口帮扶泸溪30年的情感积淀。在泸溪县城,以“株洲”命名的道路、小学和图书馆等,都在诉说两地的情谊。“它们让我深感自豪,也在敦促我接好前辈们递过来的接力棒,别给株洲丢脸。”宋玺说。

    2

    牵线搭桥,她推动共建医联体惠民生

    “挂职一年,我能为这里带来什么改变?”融入角色后,宋玺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听了她的想法,帮扶工作队队长、泸溪县副县长谭泽鑫,为宋玺“支招”:“不妨结合后盾单位优势和自身所长,为当地老百姓办点实事。”

    一言惊醒梦中人,宋玺很快付诸行动。去年10月,她来到石榴坪乡卫生院深入了解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目前存在什么短板,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调研的结果,让宋玺“喜忧参半”。喜的是石榴坪乡卫生院20多名医务人员,除了3个70后、4个80后,其他都是90后,年轻医务工作者“已经撑起了一片天”。忧则在于,人手还是紧张,设备也很缺乏。对许多疾病,这里只能提供基本的诊疗,进一步的治疗要转到县医院,“生孩子都要去县里。”

    宋玺把情况向市中心医院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共建医联体的想法,立即就得到了支持。

    多方推动下,今年1月14日,市中心医院派出八个科室的九名专家率团队来到石榴坪乡,和当地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携手开展了大型义诊,并免费发放了价值上万元的药品。

    为办好义诊,宋玺花了不少心思。她建议把时间选在赶集那天,并提前通过各村的干部发动乡亲们积极参与。考虑到株洲的同事听不懂方言,她又给每位专家安排了当地“翻译”。

    义诊引来300多名群众,从健康体检到中医针灸推拿,再到领取免费药品,现场井然有序。

    通过接诊群众的需求和反馈,市中心医院又和石榴坪乡政府、乡卫生院召开了座谈会。之后,市中心医院与石榴坪乡卫生院签订医联体协议,约定将从人才、技术、学术等方面对其进行帮扶。线上诊疗指导、免费进修机会等,都将提升卫生院医务人员技能,助力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对宋玺的牵线搭桥,乡亲们直竖大拇指,“办了件大好事,造福了我们石榴坪乡的老百姓。”

    3

    “带货”达人,她为当地产业振兴“代言”

    路边绚烂的花朵、野生的红枣、村民自家种的湘莲和柿子。在石榴坪乡,宋玺每次散步总能发现惊喜,“这里充满着大自然的馈赠,是个宝藏乐园。”她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自然的馈赠也为石榴坪乡发展特色产业打下了基础。

    在宋玺驻村帮扶的民力村,她来之前已经种植黑木耳。适宜的气候,乡亲们的用心培育,加上山泉水的浇灌,让这些黑木耳拥有上佳的品质,却因为交通闭塞等原因“藏在深山无人识”。

    给黑木耳找销路,宋玺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市中心医院工会通过消费帮扶采购了2000多公斤的黑木耳。仅黑木耳产业一项,她就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余元。

    去年临近年关,村里的腊肉、蜂蜜等土特产难觅销路,宋玺和民力村党总支书记刘帝方商量,不如打包做成礼盒,线上进行销售。一番“带货”,她为村里卖掉数百个礼盒,增加3万余元收入。

    “酒香也怕巷子深”,听说乡里碧溪村的集体酒厂纯粮食古法酿制的酒愁卖,她又当起“推销员”,为村里销售200多公斤酒,增收2万余元。

    宋玺的微信朋友圈,也是她宣传石榴坪乡的平台,记录着帮扶工作生活的点滴,更推广着这里的山水美景、优质特产。

    株洲的亲友和石榴坪乡的同事,都喜欢看她的“石榴坪日记”,“他们不仅追着看,有时还会催我更新。”宋玺笑着说。

    下乡工作走到的任何地方,随处都是画一般的风景,宋玺也化身“石榴坪文旅推荐官”,为当地美景“代言”。

    村路上偶遇村民院墙外的蔷薇,宋玺“与初夏撞个满怀”;黄澄澄的糖琵琶沉甸甸地悬挂枝头,馋得她想立即学会爬树的技能;沿河散步,她在晚风里看流水卷入蓝色的夏夜,脑袋里蹦出了分行排列的句子,俨然成了田园派诗人。

    宋玺的挂职即将结束,石榴坪乡和民力村的乡镇干部纷纷挽留,希望她能继续再待一年。在心底,她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不舍。

    但宋玺并不害怕分别,就像株洲和泸溪守望相助30年,情感早已浓得化不开,她说:“株洲和石榴坪都有石榴树,每年石榴花开,开得一样鲜红,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新闻链接

    宋玺的“石榴坪日记”摘选

    我们都羡慕的桂芳姐的群众基础,是靠着她几十年来每一次的下村入户,靠着每一次和村民的将心比心建立的。基层工作确实难做,但是像桂芳姐一样真心为群众着想,就能做好。(2023年12月1日)

    早就听说兰村有一家低保户特别困难,家里没有劳动力,爷爷有腰椎间盘突出、胃病,其余家庭成员都是残障人士,两个年幼的孩子因为家里没有抚养能力,被认定为事实孤儿由福利院抚养,一家人靠政府的低保生活。上次看到爷爷大冷天穿着单薄的衣裳,和闺蜜们一商量,大家都寄了家中闲置的御寒衣服来,希望能让他们在这个冬天暖和一些。(2024年1月17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