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喜张
先解技术难题,再破市场难关,国产化替代在株洲加速推进。
在“制造业当家”的株洲,既有无数科研人员奋战一线,也有很多营销人员直面国际竞争,他们是市场突破的“蚂蚁雄兵”,也是国产化替代的真实见证。
敢闯敢试,不惧失败。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国家变流中心)大客户高级营销经理吴拉,就是其中的一员。
沮丧:3年未曾开张
2013年底,吴拉接到一项任务,做前端市场调研。
调研的方向是轧机中压传动系统。吴拉很惊讶,这是整条轧机产线最核心的设备,有着“传动变频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之称。
当时,我国冶金工业装备从工艺自动控制到电机、电气,绝大部分设备都已实现国产化,但这套核心设备依然被几家国外电气巨头垄断,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长,经常被“卡脖子”。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深感屈辱。他说,以前使用国外产品,外方工程师来调试,非五星级酒店不住,到时间点就下班,设备调试时还要拉起警戒线,不让中方工程师参与和学习。
由于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国产化之路步履维艰,整个业界都在期待好消息。
突破了!没过多久,吴拉就听到了好消息。2013年,在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中车时代电气7名博士在内的超强技术团队完成了突破,整体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
未曾想,跨过市场门槛与突破尖端技术壁垒同样艰辛。
2014年开始,吴拉和同事们一家一家地跑推广,累计开发跟踪40余个商机线索,却屡屡被用户以“业绩”这道“硬杠杠”“铁门槛”拒之门外,入围资格都没有。“钦佩你们的实力,但我们不愿做小白鼠。”不止一位客户这样直白。
虽然令人沮丧,但吴拉能够理解客户的担忧。他说,一条生产线投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一旦出现风险,损失不可估量。即使重新采购进口设备,货期加调试也需等待1年以上。因此,没有客户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从2014到2016年,3年时间没开张,对一个老销售来说,简直打击到怀疑人生。”吴拉回忆,当时落差很大,但越与客户交流,就越明白产品的重要性,越觉得不能退却。
“无路可退,也不能退。”他斩钉截铁地说。
破冰:国产化浪潮来临
突破,来得很不容易。
2016年底,在多次拜访沟通后,无锡一家民营企业的设备副总,被吴拉的诚意所打动,建议他直接找公司老板做进一步沟通。于是,吴拉又找到了公司老板。
这家企业一期项目采用了进口设备,二期项目也考虑进口设备,且已签订了采购协议。跟踪了半年时间,在上百条微信及多次电话沟通之后,老板终于松口。
尽管如此,这个单子的争取依然困难重重。吴拉回忆,不但国内某冶金自动化龙头怕砸牌子,机械商也不敢参与总包采购,甚至还被竞争对手多番阻挠、恫吓。
吴拉和团队同事们迎难而上,最终用诚意和努力打动了企业,成功获得了国内首个商业化订单。这之后,国产化替代之路越走越宽。特别是2019年之后,国产化浪潮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国产设备。
其中,福建一家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这是早期拒绝过吴拉的一家企业,此前使用日本设备,这次需要采购几个常规备件,但外方态度傲慢,报出了离谱价格。
经过反复斟酌,企业提出方案:一套用国产设备,一套用进口设备。
技术人员大吃一惊。同时使用两种不同品牌的产品,设备的转速、精度都不一样,极可能导致负荷不平衡,这在业内没有先例,能干成吗?中车人敢闯敢想也敢干!“企业给了我们两个小时的时间窗口,直接带负荷投产,如果失败,就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吴拉说,公司技术团队顶着压力取得了成功,不但整个业界深感惊讶,连竞争对手都竖起了大拇指。
积累:200多家客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销售市场上游刃有余的吴拉,其实学的是药学。
2002年,药学专业毕业后,他去了长沙一家药企,在一线从事生产工作。一年过后,不甘心“两点一线”枯燥生活的他,选择了转到营销岗位。
从医药代表做起,之后又相继从事过管理培训、阿里出口通、齿轮变速箱工业品等多岗位的销售。换了赛道的他如鱼得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2011年,吴拉因为家庭原因回到株洲,加入了国家变流中心营销团队,负责安徽江苏等区域市场的开拓和维护。跨行到电气行业,最大的难题是专业门槛过高。
“和客户沟通时,如果讲得结结巴巴,技术细节说不清楚,绝对是大忌。”吴拉一边用心勤学专业技术知识,一方面发挥自己善于跑市场的优势,以每天2个城市的速度,迅速把整个区域市场“筛”了一遍,积累了200多家客户。
专业技能的提升,加持跑动能力,吴拉在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做到了500万元业绩。
2015年,因意外导致右脚韧带撕裂,打了石膏,医生要求卧床三个月、休息半年。正是开拓市场最艰难的时候,躺了才3天,吴拉就躺不住了,拄着拐杖出了门。
在北京火车站转车时,因为没注意,他一脚踩空,致使受伤的右脚着地,摔了个天旋地转。爬起来,他忍着疼痛继续上路,硬是坚持完成了整个洽谈。
“不服输、敢拼抢、敢叫板”,吴拉与这座城市有着共同的特质。
深深懂得每一份订单重量的他说,虽然干的是很艰难的活,但做的是有价值的事,每一份订单的突破,都充满了成就感。
记者手记
国产化替代,需要更多“蚂蚁雄兵”
近年来,国产化浪潮汹涌而来。
但破解“卡脖子”、替代进口,不但需要技术上的突破,也需要生态、市场上的突破。为什么纯血鸿蒙会成为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的焦点?因为操作系统最大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生态。正如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所说,鸿蒙已经完成底座、体验两大战役,还剩一个战役就是生态。“生态成,则鸿蒙成。”
轧机中压传动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同样遭遇了生态、市场上的难题。作为整条轧机产线最核心的设备,这套设备长期被“卡脖子”。虽然大家都期待好消息,但技术突破后,吴拉和同事们的推广依然经历了“3年零订单”的尴尬。
市场不买账,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不敢走出第一步。吴拉和他营销战线的同事们,充分发挥了“蚂蚁雄兵”精神,在一份又一份订单的突破之间,既帮助很多企业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也助力冶金行业实现了又一个“重大跨越”。
“蚂蚁雄兵”,意为一只蚂蚁的力量很小,但抱团蚂蚁的力量很大,甚至连大象都可以打败。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国产化替代过程中,这群“蚂蚁雄兵”功不可没。当然,也需要更多这样的“蚂蚁雄兵”,在技术、市场、售后等各个领域助力突破,实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