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国家航天局供图
短短2天时间里,世界首次月背“挖土”任务顺利完成。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
月球样品转移到上升器中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探测器数据,对采样区的地理模型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采样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探测器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
嫦娥六号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有效载荷正常开机,按计划开展了科学探测,在月表形貌及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测器钻取采样前,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为确保样品返回地球后能保持原始状态,特别是在再入返回过程中经历力、热等复杂环境而不被污染,取样后必须进行“打包”封装。完成采集工作后,两种月球样品分别转移至位于上升器顶部的样品容器内并完成自动密封。
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
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五星红旗由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与地面起飞拥有固定的发射塔架系统不同,嫦娥六号将着陆器作为“临时塔架”,上升器顺利起飞,抵达距月面200余公里的环月轨道。4日7时38分,上升器在鹊桥二号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后续,上升器将与在环月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环月飞行,等待合适的返回时机进行月地转移,在地球附近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大气层,计划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