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年轻老人” 想找工作有点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某招聘网站上,招聘年龄大多限制在50岁以下。任远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任远

    上周,本报报道株洲有一批闲不住的”年轻老人”。他们的年龄在55岁至70岁,身体健康、心态年轻,更重要的是他们勤劳上进,喜欢用忙碌充实自己的生活。

    报道见报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不少人评论称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闲不住的人。不过,也有市民向记者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只招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年轻老人”想要找工作,实在很不容易。

    案例:一腔热血找工作却被拒

    今年63岁的周先生就是典型例子。

    周先生是衡阳人,前几年来株洲帮儿子带小孩。随着孙子渐渐长大,进了幼儿园,周先生的时间也充裕起来。他想着,不如出去看看能不能找个兼职,自己可以打发时间,也能赚点零花钱。

    周先生年轻时种过庄稼、做过泥工,于是想着去儿子住的小区找个打理花草或是看门、保安之类的活。可他一去打听,物业当下就回绝了他,“他们说我已经过了60岁,买不了五险一金,这样的人他们是不收的。”

    周先生又让儿子动用人脉想办法,但结果都一样,一听他的年龄,招聘方就直摇头。

    “我也想在老年发挥余热,趁着自己还能动,能做一点是一点,但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老年人找工作实在有点难。”周先生向记者吐槽。

    有差不多经历的还有57岁的刘阿姨。年轻的时候,刘阿姨在一家皮具厂做出纳,后来帮女儿带孩子。眼看着外孙大了,她觉得自己在带孩子方面有点经验,想出去找个月嫂的活。

    “对方说要有专业的月嫂培训资格证。我就问她,我能不能考?她又说我年龄太大,还是不行。”刘阿姨遗憾地说。

    刘阿姨从小区里婆婆妈妈那里打听了,像她这样的年龄,只能去一些私人饭店打点零工,稍微正规一点的企业都是不要的,“说是觉得我们年龄大了,做不动了,他们也担心我们在工作中若有个万一,风险太大。”

    现状:供需远远不匹配

    周、刘两人并非个案,事实上,类似群体的数量十分庞大。

    株洲民企人才市场负责人罗斌告诉记者,在他接触到的招聘者中,50岁以上、想要出来找工作的人非常多。

    BOSS直聘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上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已同比上涨27%。“退休人员自己的就业意愿很强烈,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在退休一两年后重返就业市场。”该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根据罗斌的经验,在招聘市场中,55岁以上的人想找工作十分困难,“有些原本在制造业企业工作的普工,在45岁以后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一方面是这些工作需要倒班,年龄大了身体会吃不消,另一方面,企业认为这个年龄的人群在眼手协调等方面不如年轻人。”罗斌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就只能做保安、保洁之类的工作。

    可即便是这样,一般企业对保安、保洁的年龄要求通常在55岁以下,“55岁是一道坎,55岁以后再想在正规招聘市场找到工作就很难了。”

    原因很现实。按照相关规定,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能再次参加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无法为退休人员办理养老、工伤、失业等参保待遇,不能按照劳动年龄内职工建立劳动关系,雇佣老人风险高,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招用老年人。

    “要推动年轻老人再就业,关键还是要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保障老年人平等就业权益,让企业敢招聘,愿招聘。”罗斌说。

    观点:以政策法规支持再就业

    对社会而言,有能力、有经验的年轻老人无疑是个宝库。

    《南方日报》曾做估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占到13.90%。随着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能涉足的岗位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上表示,应顺应长寿时代的到来,破除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

    他指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老年人的统计标准也应该调整。在其看来,60-70岁的人是“青年老年人”,70-80岁是“中老年人”,80岁以上为“老老年人”。“60-70岁的人身体很好,有求职和工作的需要,要支持这一部分人再就业的需求”。

    2023年,江西樟树市政协委员胡正在一份提案中指出,老年人必须再进入社会。第一,在老龄化趋势下,要花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交钱的年轻人数量有限。只靠有限的青壮劳动力缴养老金,养不起老人是正常的。第二,老人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养老金。很多老人在给自己养老的时候囊中羞涩。因此,如果想确保老有所依,就要在“有点老的时候有所为”,自己再去工作挣钱。

    胡正表示,当前老年人再就业存在保障不足。其一,是社会上对老年人再就业存在歧视。由于老年人再就业会与青年人争夺就业岗位,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同时,年轻人往往低估老年人的思维和工作能力,视他们为社会的负担。其二,由于缺乏明确的再就业政策,老年人再就业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例如,隐性就业的新单位往往不与老年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除了基本的工资以外,其他的社会保障都不用承担。

    为此,胡正提出,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年轻人不太愿意干而又是社会所需的,如社会福利服务、家政服务、婚丧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养老托幼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修理服务等各项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满足老年人多样性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政府和社会可以考虑开通绿色通道,疏通老年人才流通的管道,鼓励和支持他们走出自己生活的城市,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施展他们的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有专家指出,老年人再就业的保障缺失,譬如无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无法购买相关保险等,那都是现行劳动制度下的产物,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譬如,日本于2021年4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高龄者雇用安定法》就规定,企业须为那些原本在65岁退休的员工再就业做好保障。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出台了《禁止雇佣年龄歧视与促进高龄者就业法》等法律,用法律为老年人再就业兜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