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毅芳在献血。 通讯员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逸峰 通讯员/晏伟旗
近日,黄毅芳按照约定来到市中心血站机采室,捐献机采血小板。1个小时后,黄毅芳完成了他人生的第102次献血。
今年49岁的黄毅芳,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备料车间成型工位的一名普通工人。初次接触无偿献血,源于1998年公司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
“那时候年轻,看到公司很多人报名,我也跟着去了。”第一次献血,黄毅芳什么也不懂,也很紧张害怕。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解释,他平静了下来,“扎针也不痛,献血后没有什么感觉,就和平常一样。”黄毅芳说,当时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了解到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他便想着为自己和家人储备一份“保险”。直到2015年底,他偶然在一次和医务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机采血小板对患者来说,更能减少输血反应,提升治疗效果,节约宝贵血液资源,他便开始捐献机采血小板。26年来,他累计献血38000毫升。2023年6月,他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16年醴陵一位产妇难产大出血,急需大量血液进行抢救。“那年我因为做了肠镜检查,暂缓献血,只能干着急。”黄毅芳说,当看到数百名无偿献血者从各地奔赴采血点、239袋血液成功抢救产妇的报道时,黄毅芳热泪盈眶。
“生命是脆弱的,危急时刻,只要我们伸出援手,那就有可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感慨之余,更加坚定了黄毅芳积极参与、支持无偿献血的决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黄毅芳同时也是一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新冠疫情暴发时期,黄毅芳联系社区,主动请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行列,积极服务居民,不畏困难和危险,守岗、帮助居民买菜、帮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等,从不叫苦叫累。
从偶然献血,到献血超过百次;从一无所知,到获得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项。在无偿献血的路上,黄毅芳一直在坚毅前行。他认为,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