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有了出息 寻找36年前“启蒙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罗勇辉是炎陵县鹿源镇人,当年他能够通过求学跳出农门,离不开一位年轻驻村干部刘宗培的悉心教导,而今,已年过不惑的罗勇辉希望找到当年的“贵人”,感念当年“启蒙”的恩情。

    本报记者受其委托,到刘宗培曾工作过的单位寻访,终于促成两人重逢。

    驻村干部帮山里娃找到人生目标

    1988年,酃县王家渡镇(现炎陵县鹿源镇)荆山村来了4名驻村干部,其中两位还是大学生,在闭塞的山村里,这是件稀罕事儿。

    那年罗勇辉9岁,在这个山里娃的认知里,到后山的柑橘树上摸鸟蛋最快乐,酃县县城是天底下最好耍的地方。驻村干部的到来,让罗勇辉“开窍”了,平淡的生活激起朵朵涟漪。

    驻村干部住罗勇辉家对门,两个大学生干部成了山里孩子的新玩伴。驻村干部带来了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两个大学生干部教授各种球类运动的规则,带着孩子们体验。9岁的罗勇辉第一次晓得除了摸鱼捉虾,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

    业余时间,大学生干部拎起板凳坐到院子里教孩子们读书看报。从两个大学生哥哥绘声绘色的描述中,罗勇辉第一次晓得,原来还有比酃县县城大得多、热闹得多的城市,他了解到秋天树叶为何会变黄、水稻吸收土壤养分生长的原理等各种常见自然现象。

    “我也要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干部渊博的知识以及他们描绘的广阔世界在少年罗勇辉的心里点亮了一束光。

    有了新目标,罗勇辉一改慵懒的生活状态,开始发奋读书。名叫刘宗培的大学生干部欣赏罗勇辉的刻苦认真,每天早晨,他准时叫醒罗勇辉,带他一起晨跑健身;将随身带的钢笔赠送给他,教他练硬笔书法。

    刘宗培驻村的一整年里,和罗勇辉朝夕相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了这位邻家小老弟。因他的督促下,罗勇辉爱上了阅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这些好习惯成为他求学持之以恒的基石。8年后,罗勇辉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中专,跳出农门。

    “与刘宗培老兄相处的那一年时光很珍贵,若非他的引导,如今的我或许仍生活在乡下。”罗勇辉说。

    刘宗培仍记得当年的小老弟

    “刘宗培大哥驻村结束后,我们连续8年保持书信联系,之后因我工作辗转弄丢了通讯地址,再加上工作忙,与他的联系便断了。”罗勇辉如今工作稳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希望找到当年的“启蒙导师”的愿望愈发强烈。“前两年我给他写过一封信,因通讯地址不准确信件被退回,我怀疑他已经换了工作单位。”

    罗勇辉收藏的双方往来信件显示,刘宗培曾在“株洲市劳动就业管理处”工作,而今36年了,刘宗培是否仍然供职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个未知数。5月9日,记者来到市人社局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热心帮忙找寻,经多方问询,终于找到了刘宗培的联系方式,联系后得知,他在市医保局生育保险科担任副科长。

    “我记得罗勇辉,很不错的一个孩子!”与刘宗培谈及当年驻村往事,他对罗勇辉印象深刻。

    刘宗培对于罗勇辉铭记当年教导恩情感到意外且感动,他说,当年无心插柳能给山村孩子带来如此大的转变,心里很高兴。刘宗培与罗勇辉约定择期见面,他还想再到当年驻村过的荆山村看望乡亲们。

    “当年政府将刘宗培等一大批青年才俊派驻边远山村是极有意义的,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受益。”罗勇辉说,当年,市里派驻炎陵的驻村干部多达100余人,驻村干部们就像一团团火苗,在贫瘠、闭塞的边远山村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也让更多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通过求学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更光明的未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