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孤独症 家长谨记“两要三不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缺陷、兴趣狭隘及刻板行为。当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家长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1.听信“灵丹妙药”“祖传秘方”。一些家长相信“灵丹妙药”“祖传秘方”能治好孤独症,花了很多钱。事实上,孤独症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基因太多了,环境因素也很复杂,没有“灵丹妙药”“祖传秘方”可以治愈孤独症。有的孤独症患儿也需要用药,但更多是针对其合并症或行为明显异常。

    2.相信“静待花开、自然变好”。一些家长相信“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好的,便等待孩子自然变好。”事实上,孤独症是一类发育性障碍,它最大的表现是社交发育迟缓,就像花如果没有土壤、阳光、空气、水的浇灌,不会自然开放。孤独症患儿也一样,不会长大就好了,而是需要给予支持与帮助。

    3.认为“孤独症永远不会好,干脆放弃治疗。”孤独症是一类谱系疾病,每个患孤独症的孩子都不一样,病情程度有轻、中、重度之分。孤独症孩子的预后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级生活不能自理;第二级生活可以自理,但社交障碍依然存在;第三级社交没有障碍,但学习困难;第四级能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

    研究数据显示,孤独症轻症患儿占70%。病情比较轻的孩子或者早期比较重,经过科学干预进步比较大的孩子,可以融入社会。

    美国把孤独症患儿的病情分为需要帮助、需要高强度帮助和需要极高强度的帮助。孤独症患儿需要帮助,而家长给予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家长需要做到:一定要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干预训练并长期坚持;一定要和孩子互动,一对一、面对面、愉快、频繁地互动,给予孩子爱和陪伴。

    孤独症患儿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虽然遥远,却仍然闪耀着光芒。2024年世界孤独症日的宣传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全社会都在努力,家长也要有信心,坚守希望。

    (据《学生健康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