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更多 有仪式感的春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戴凛

    最近,“春假”这个词很是火热。

    我市不少学校也提出了“春假”的概念,比如在清明假期不布置书面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清明祭祖活动,在踏春的过程中认识大自然,感受季节的变化。无独有偶,有的幼儿园也安排了参与感十足的“种春”活动,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体验种植果蔬的乐趣,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诺贝尔物理奖获奖者江崎玲于奈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思想家爱默生也曾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电子产品普及,以及升学的压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离大自然越来越遥远。大家生活在更多“人造”的生活环境中,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也变得越来越淡。因为他们认为,通过书本、电脑就能认识整个世界。比如有的孩子能够说出很复杂的数学、物理定律,对国内外大事侃侃而谈,但是在生活中,却连常见的蔬果、家禽无法准确识别,面对家务劳动而无从下手。

    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在这个清明假期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把“春假”当成了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窗口。他们在爬山扫墓中,认识了更多不起眼的植物;他们拿起了锄头、镰刀清理墓边的杂草,有了不一样的劳动体验;在祭拜先人的过程中,又了解了更多家风、家训,学习了传统文化与美德;还有的家庭组织了春游,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更浓的亲情,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体会到了更有仪式感的春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