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身”重在“养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在养生方面,诸葛亮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首先,他认为,“治身”的关键在于“养神”。他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他在写给嗣子诸葛乔的一封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见,他还将“养神”与品德的修养密切联系在一起。

    其次,他十分清楚“酒大伤身,气大伤人”的道理,并在此方面严加防范。诸葛亮晚年时得次子诸葛瞻和三子诸葛怀。在诸葛瞻稍大一些时,常参加一些礼仪活动。诸葛亮唯恐他饮酒过多,伤了身子,特地给他写信说:“夫酒之设,合礼之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意思是:设酒请客,为的是合于礼节,增强感情,使身体舒畅,酒宴后大家愉快地散席,这是最和谐的。但一定要“无致迷乱”,即千万不要喝到糊里糊涂的地步。至于“气大伤人”,诸葛亮则是一方面确保自己不生气,一方面千方百计气敌人。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周瑜就是被他活活气死的,老司徒王朗也是被他“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诸葛亮的养生术,还体现在饮食方面。在他南征孟获时,便留下了许多传说。明人朗瑛在其《七修类稿》中写道:“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化为馒头也。”东汉之前,面食主要是“饼”。而诸葛亮创制的“馒头”,是用“羊豚之肉,包之以面”,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吃的“包子”。(据《燕赵老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