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株洲博物馆里的女性文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元代金花鸟蜜蜂银脚步摇。株洲博物馆供图

    唐代鸾凤纹铜镜。 株洲博物馆供图

    山花烂漫釉下五彩瓷瓶。株洲博物馆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温琳 通讯员/张敬尧

    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株洲博物馆,一探那里藏着哪些和女性有关的文物?

    唐代鸾凤纹铜镜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的《菩萨蛮》生动描绘了唐代女子晨起梳妆的画面,当时,最风靡的化妆镜长啥样?株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鸾凤纹铜镜,便可窥见一二。

    铜镜是古人用来梳妆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具,而且也是精美的艺术品。株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鸾凤纹铜镜,直径8.5厘米,重141克,镜背面的凤鸟图案写实,姿态生动,作飞舞状,栩栩如生,两凤作对称排列。

    我国最早出现凤纹要追溯到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殷商人非常崇拜凤鸟,西周时期,周人建国后对凤的崇拜达到了极盛的地步,曾有“凤鸣岐山”传说。中国的鸾凤纹铜镜从唐代才开始出现并流行,至宋代已相当盛行。凤鸟,俗称凤凰,为火鸟,据《鹖冠子·度万》中说“凤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在铜镜上铸造鸾凤纹图案常被古人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元代金花鸟蜜蜂银脚步摇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很多人从白居易的《长恨歌》知道了步摇。

    步摇到底是什么?据悉,步摇是簪的一种,由簪杆和簪头饰件两部分组成,簪头一般连缀花鸟枝叶饰件,走步则摇动,于是称为步摇。

    株洲博物馆内馆藏着一支造型精巧、风格别致的步摇,该文物1993年出土于株洲市攸县丫江桥窖藏,长23厘米,重17.2克,由单股的簪杆和簪头饰件两部分组成,簪杆系银制细长柄,簪头由薄银片镂雕成花朵、蝴蝶、大雁、枝叶等造型,再用金丝错落有致地连缀在簪头上。簪头主题纹饰是在两朵盛开的花朵之上,盘旋着两只蝴蝶,花朵周围衬以枝叶,与之呼应的两只大雁正凌空飞去。蝴蝶向下,大雁向上,上下呼应,独具匠心。

    按典籍所记,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重要头饰之一,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如宋玉《讽赋》“垂珠步摇”句;两汉时期则兴起于皇室,是宫廷女性祭祀时所着盛装的配套首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妇女佩戴步摇之风达到鼎盛;到了元明清时期,步摇经过不断的发展,已出现点翠等更为精致且制作难度更高的装饰工艺,这也是中国首饰制作工艺达到顶峰的见证,就好比攸县出土的这支造型精巧、风格别致的花鸟蜜蜂银脚步摇,纹饰精细繁复,做工十分精良,是极为难得的上品。

    现代山花烂漫釉下五彩瓷瓶

    素坯勾勒,薄施淡染,瓷上“绣”花,惟妙惟肖。这是大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利作品的评价。

    清末,湖南醴陵地区研制出草青、海碧、艳墨、赭色和玛瑙等五种釉下颜料,突破了千百年来唐代长沙窑以及元青花单色彩绘风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世界。陈扬龙窑始于晚清,经四代人,百年传承,首创“薄施淡染”新工艺,陈利便是醴陵釉下五彩核心工艺“薄施淡染”主要研究者和直接传承人,山花烂漫釉下五彩瓷瓶便是她的代表作品。

    陈利创作的山花烂漫釉下五彩瓷瓶,使用稀缺高岭土,运用釉下彩料绘制,“薄施淡染”工艺制作,经两三千次分水填色,经过1380℃高温烧制完成一对。该作品以映山红为题材,恰是山花才烂漫,薄施淡染总相宜,是当代醴陵窑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一个2016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入藏,获得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另一个则留在了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