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网络诈骗案例一定让孩子看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包寅) 3月1日,攸县公安局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辖区多名中小学生遭遇网络诈骗,被骗数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诈骗分子大多以赠送免费皮肤(道具)为诱饵,然后借口被骗对象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警察(律师)调查为由,引诱被骗对象向诈骗账户转账,从而完成诈骗。

    付款解冻账户?

    8000元被“冰封”

    1月7日,江桥街道某校学生王某某报警求助称,他在某直播间看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信息,便添加了一个名为“快乐星球”的QQ群。

    王某某在群内联系了管理员领取道具,结果对方以王某某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王某某扫描二维码付款解冻。王某某不懂相关知识,按照要求扫描付款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被骗走8681.3元。

    视频电话领道具?

    3万元被人套走

    1月26日,莲塘坳镇某校学生欧阳某某报警称,其在某直播间内看到能免费领取游戏道具,便添加了对方的QQ。

    随后,他按对方要求进行了视频电话,并拿着家长手机按对方指示,一步步进行操作。家长看见手机扣费短信才意识到被诈骗,欧阳某某被骗35316元。

    互相转账刷流水?

    现金流出不流进

    2月19日,联星街道某学校学生胡某某报警称,自己低价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出售游戏账号时,有人私信并表示要购买,两人添加QQ。

    在交易过程中,对方以要解除胡某某收款账户风险为由,先让胡某某与其家长支付宝互相转账刷流水。后又让胡某某转账给对方发来的收款账户,转账后对方并未将钱退还。胡某某意识到被诈骗,已被人以虚假服务的方式诈骗17541元。

    代玩游戏轻松升级?

    “躺平”让钱包受伤

    2月19日,网岭镇某学校学生袁某某报警称,其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一条“可代玩游戏,有意者添加微信XXX”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谎称转了3000元到袁某某微信上,要袁某某按照对方指示退回,否则就报警。袁某某被吓住后,便按照对方指示将其奶奶手机里的4135元转出。

    泄露明星隐私?

    假警察律师联袂骗钱

    1月14日,莲塘坳镇某学校学生谭某某报警称,上网冲浪发现“可以免费添加明星微信,帮其助力”的信息。

    因为追星梦浓烈,谭某某便加了该微信号。添加后,对方突然声称谭某某可能泄露了明星隐私,需要配合调查,于是便添加了对方发来的自称是警察和律师的两个微信,添加后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导致损失8000元。

    捐款给慈善机构?

    妈妈银行卡被清空

    1月27日,黄丰桥镇某学校学生曹某某报警称,其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某直播间有人声称免费赠送明星周边产品,便添加了一个QQ群。

    进群之后对方要曹某某去捐款给慈善机构,捐完之后即可领取。曹某某听从安排捐款后,对方称曹某某系未成年人捐款,导致他们的账户被冻结,需要使用父母的手机协助解冻,否则将起诉其父母。曹某某只好用其母亲的手机按照对方指示进行操作,随后被对方把银行卡里的9187元全部转出。

    编后

    看完以上这些诈骗案例,编辑气愤不已。这些丧尽天良的诈骗分子,竟然把恶毒的爪子伸向了尚未涉世的学生娃。要知道,这不仅让学生家庭遭遇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让学生心灵受到伤害,也必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原来世界上这么多骗子?经历这些不堪经历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会不会受到扭曲?难讲!

    现在是网络时代,电子支付方便快捷,这无疑给骗子们带来了行骗便利。防范网络诈骗固然重要,这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教孩子防骗知识,关注孩子的行为动态。但编辑认为,打击网络诈骗,从源头切断诈骗分子行为,则更为重要。目前,手机号码和银行卡都实名制了,转账记录均可追溯,从理论上来讲,防止和打击诈骗行为应该不难,但为什么骗钱的陷阱无处不在?这值得整个社会思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