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你花了多少钱?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军 任远 成姣兰

    春节假期过去,家家户户的过年“账”单也纷纷出炉。

    简单盘点你的2024年春节消费,钱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是“入不敷出”,还是“略有进账”?年轻人群体又出现了啥过年“新风尚”?

    一份份过年“账”单,也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1

    虽有萌娃“收割”红包

    支出压力仍然较大

    “这是给宝宝外婆的,这是给宝宝奶奶的,这是给外甥女的……”春节来临前的腊月二十八晚上,家住天元区的李先生和爱人就做起了过年准备,将相应金额装入红包。

    李先生两口子都是外地人,过年返乡,两边的长辈亲戚都要走动。给长辈买衣服、提前封好拜年红包等,是他们每年在春节来临前的“功课”。

    女儿的出生,给李先生夫妻的2024年春节带来了变化。

    2023年7月,李先生的女儿出生,由于夫妻俩都要上班,商量一番请来了孩子的外婆帮忙。外婆带娃辛苦,这次过年的红包自然就要翻倍。除2000元的红包,夫妻俩又花1200元给她买了一件冬衣,花3000元在老家添置了一套沙发。

    对长辈大方,夫妻俩对自己有些紧,买衣服等消费控制在了1000元。女儿才半岁,花在她身上的钱也不多,买新衣、奶粉和玩具,加起来也就600元左右。

    李先生粗略一算,支出的大头还是在人情上,春节期间的人情红包总数在6000元左右。这笔花销加上述支出,李先生一家的春节消费总额大约为11800元。“相比以往,支出增加了。”他说。

    宝宝出生,让李先生夫妻俩能收回其中一部分。“一到过年,平时的‘四脚吞金兽’就变成了‘红包收割机’。”李先生的爱人肖女士诙谐地说。

    但最后把宝宝收到的红包金额一算,总金额为4600元,相比花出去的钱有些“入不敷出”。对此,李先生笑着说,“过年最重要的是开心,而且一年难得孝敬长辈,这钱其实花得值。”

    记者随机询问了10位市民,发现7位市民和李先生一样,支出的压力较大。对结婚暂时还没生孩子的家庭来说,春节期间是“纯支出”,消费的重点是给长辈打红包,其次是买衣服、美妆及电子数码类产品犒劳一下自己。

    即便有小孩的家庭,宝宝“收割”的红包也通常少于支出。市民刘茜的儿子3岁了,她粗略算了下,今年春节和以前一样,孩子收到红包的金额少于夫妻俩孝敬长辈,以及给晚辈发红包的总数。

    不过,刘茜和李先生一样,认为这些春节花销都是应该的。对于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红包,两个家庭的选择相同,都是给孩子存起来。

    2

    多亏长辈支持

    春节轻松度过

    刚刚过去的春节,“90后”周语其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进账3000元。她笑称,“感谢家里长辈的支持,让我保持了对过年的热情。”

    周语其和丈夫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儿子4岁,双方父母健在,且都有固定养老金。

    “生小孩之前,我还会每年给父母打个小红包,后来生了儿子,父母体谅我们小家庭不容易,便只发红包,不再收我的红包了,相当于变相给我们一些资金支持。”周语其说。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父母长辈这边,过年期间,父、母给孙子分别打了1000元、2000元红包,公婆也打了1000元红包。加起来就是4000元。“我和老公双方的爷奶辈都已过世,所以没有相应支出。”

    至于其他亲戚之间,大家基本形成了默契,互不打点红包,没有进项,也没有出项,“我觉得这样很好,大家都觉得很轻松,不至于产生压力。”

    不过,周语其还是收到了表姐送给孩子的1000元红包。“我当时虽然没有回礼,但她儿子应该过不久就会结婚,我到时候应该会回个大红包。”

    周语其去老公家走亲戚,那边的堂哥、婶婶也打了一些百元左右小红包,“我们回了烟、酒作为礼物,从金额上基本上算是扯平。”

    “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共收入5000多元的样子。”周语其说。

    当然,除了收入,也有一些花费。周语其说,过年前,她和丈夫各抢了一个“制造名城过大年 神农福地乐翻天”政府消费券,“我们在超市置办年货的时候,全部用掉了,买了一堆过年用的食材,一共花费1000元左右。”

    再就是旅行花费。大年初四,周语其约了朋友去深圳旅行,“三天两晚,住宿600元,高铁票600元,再就是一些吃吃喝喝400元左右,加起来一共是1600元。”

    “大约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许多深圳人都回老家了,很多酒店的价格不贵。加上我们的出游又以休闲度假逛街为主,旅行整体花费不高。”周语其说,将春节期间的收入减去支出,大约还有3000元结余。

    “以前都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成年人在过年中的付出和压力。现在时代变化,经济水平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谓的过年进项增加,其实还是来自父母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帮我们分担了许多压力。”

    3

    旅游躲“春劫”人群

    不断增加

    这是市民张先生第四次在旅途中过春节。大年初一在城里小家过年后,当晚即收拾行囊,出发去北京。

    年前做攻略,张先生为旅行定调:节俭出行。2月20日晚上,回家两日的他细算春节支出,总计11150.5元。其中旅游支出6429.5元,长辈支出2000元,其他文化支出2721元。

    “这是十年里花钱最少的春节,也是最舒坦的春节。”为了算个明白账,他按天记下所有的花销,甚至一瓶矿泉水都不放过。“车票是大头,花了3424元,包括火车、地铁、的士和加油费用。其次是餐饮娱乐,包括请北京亲人吃饭,共计2016.5元,还有门票近1000元。”

    一家4口8天北京游之所以只花6000多元,因为吃住都在弟弟家。说是旅游,其实更像探亲。

    他说,因为工作的原因,弟弟已经4年都未回家。去年弟弟在北京换了新房,于是决定前往小住。过年期间,老弟仍旧在上班。张先生一家4口每天上午9点出门,晚上6点前回来,互不打扰。

    “如果回家过年,不是在走亲戚的路上,就是在招待亲戚的桌上。酒喝了不少,寒暄也不少,但彼此生活状况,一无所知。”张先生说,他有3个姨妈、4个姑妈、3个舅舅,外加数量不少的旁亲,加上娘家亲戚,林林总总四五十家,每年走亲戚都要提早算好路线。

    回老家过年,累的是腿,颤抖的是钱包。双方父母每人4000元,打下春节花销的底子。每个亲戚200元,外加小孩压岁钱和牛奶礼包,又是近万元。2万元起步,3万元不算多,成为他和周围朋友的“春劫”。

    这些年,他陆续在长株潭、江西等地旅游过春节,接下来几年计划去云南、陕西、东北等地过年,在难得的假期里感受不同地方的年味。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了躲“春劫”而选择旅游过年或城里过年的人群在不断增加。招架不住沉重的人情,曹女士已8年未回家过年了。今年原本打定主意回老家,最后一算支出,临行前两天借口冰雪天而取消。

    “年后女儿就要交1万多元各种费用,相比人情,自家日子过得松紧适度更重要。”曹女士说,就算在城里,她们也不再执着于互相拜年这样的老传统,而是约上好友逛逛街吃吃饭,轻松又自在。

    这几天,人们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算“春节账”,甚至贴出了支出明细。张先生认为,与其吐槽,不如果断转换自己的过年方式。抓住春节假期,见想见的人,走想走的地方,梳理好自己重新出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