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特制酒厂旗号的所谓“专用酒”一瓶只要几十元,标价460元一两的茉莉花茶仅售4.99元……近期,各种过年礼品需求大增,直播电商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渠道。一些直播电商的产品看上去价格实惠、销量惊人,但后续的产品质量投诉也数量惊人。这些诱人的“价格”是怎样产生的?消费者面对的到底是“福利”还是“陷阱”?
折扣低于1折
直播间打“低价牌”引纠纷
在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此前公布的一起直播营销典型案件中,一家汽车服务公司通过某直播平台发布促销内容:“原价358元的套餐,现价只要19.9元”。后经查实,该套餐从未以宣传的原价予以销售,其行为违反价格法规定,属于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的违法行为。
伴随直播电商发展,电商企业大量涌入,不少商家为争夺流量,在商品价格领域花招百出,“全网最低”“全年最大优惠力度”“特供优惠”“1折商品”……种种宣传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价格争议随之而来。黑猫投诉中,涉及直播价格的投诉超过2万条。一些头部带货主播也屡屡陷入商品最低价的争议中。
记者在某直播电商平台搜索时,在多个直播间发现一款知名品牌白酒,一箱6瓶仅需400多元,大大低于正常价格。在某直播间,该产品显示已售出1万件以上。记者调查发现,这款以某知名品牌名义售卖的白酒,并非品牌酒厂生产,而是曾为该品牌生产产品的第三方厂家打擦边球引流售卖,令消费者难以分辨。
2023年底,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双11”期间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直播带货乱象、促销价格争议等方面。中消协监测数据显示,在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的负面信息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日均信息量超过5.5万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在直播营销中,一些团队或主播为追求利润,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过度营销乃至价格欺诈、消费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价格套路猫腻多,消费者防不胜防
直播电商满足了消费者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提供了视觉上的直观体验。但随着规模扩大,也出现了虚假比价、抬价打折、傍“名牌”混淆视听等违规越界行为。
暗自勾连、虚假比价。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线下门店专柜进行比价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这种比价行为通常以产品在其他渠道销售的页面截图为凭据,无法保证真实性。如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主播在直播期间,以北京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某平台同款商品的页面展示价作为被比较价格进行宣传。经查实,两家公司联手做局,并标示相差悬殊的价格,供直播带货比价使用,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傍“名牌”混淆视听。记者在一些平台看到,部分电商主播售卖的酒水、手表、化妆品等产品,通过傍“名牌”以次充好,用低价格误导消费者。一些产品将某不知名品牌装扮成名品联名款产品,或将包装、产地相似的贴牌产品变成“正牌”销售,或将直播间封面设成某知名品牌“移花接木”,售卖其他产品。
直播电商领域的价格操作套路层出不穷,造成纠纷冲突,不但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影响平台和直播行业发展。受访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强化直播电商领域监管;商家企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