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法可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条例》实施后,将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亟需加强未成年人上网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拓展了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3亿,2018至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

    8岁的小米家住白关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主要由外公外婆照顾。日前,外婆向本报反映,外孙使用她的手机下载了一款网络游戏,并通过其绑定的银行卡消费了2万余元,用于购买游戏虚拟物品。而小米则表示,由于看不懂网页消费提示,所以“误购”了大量虚拟物品。

    家长陈女士则告诉记者,儿子常年由爷爷奶奶照看,由于管教宽松,儿子经常使用老人的手机观看一些暴力视频。如今儿子已出现明显的暴力倾向,经常对同学大打出手,令他们非常头痛。

    家长黎佳说,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网,不仅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有的孩子还遭遇到诈骗等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条例》的出现十分必要,它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织下了法律的保护网。

    记者发现,如今未成年人霸凌现象也开始在网络上“冒头”。比如某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学生之间诋毁、辱骂、“约架”等发言,可能对被害人心理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家长和社会都有责任

    记者梳理发现,《条例》共7章60条,明确要求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促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在促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方面,《条例》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

    在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方面,《条例》规定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指导未成年人行使相关权利。明确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开展个人信息合规审计。明确加强对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护。

    在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条例》要求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

    专家同时指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家长和政府、企业、学校与行业机构共同努力来完成,应该各方合力帮助家长形成“正循环”,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把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