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底色是人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钊的“汉月胡风·南北朝史话”系列丛书之《汉月初升刘宋开国》。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温琳 通讯员/熊鑫

    12月23日,历史普及读物作家刘钊携他的“汉月胡风·南北朝史话”系列丛书之《汉月初升刘宋开国》《月华霜冷宋亡梁兴》走进株洲市图书馆,在神农大讲坛举办文化讲座。

    讲座前,本报记者对刘钊进行了专访。刘钊透露,历史专业的他,一直想写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普及书籍,这本书要讲故事,也要微言大义,让人读这段历史,不用咬文嚼字、苦海泛舟,只需吮吸汲取,乘兴而至。他们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看当今社会。

    作者简介

    刘钊,历史学博士,历史普及读物作家,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硕士、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世界史专业,现任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喜欢读书与思考,热爱教育,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人性的再现。著有《汉月初升刘宋开国》《月华霜冷宋亡梁兴》。

    1

    “写一本精彩、动人、深刻的南北朝史话”

    为什么想到写南北朝史?

    刘钊说,首先他是学历史的,但是市面上很多历史类书籍,他始终是不太满意的,要么故事情节精彩,但对历史整体地剖析不够;要么能打动人心、直面问题,却过于文学而又缺少理性分析;要么学力深厚、思想深刻,却将大众读者拒之千里之外。

    刘钊便想写一本这样的书:通过它,能看到历史的走势,能发现历史的规律,能洞悉人性的复杂,能窥探人心的秘密。

    那写哪一段历史呢?写三国,易中天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写两汉,王立群已经深耕很多年;写隋唐,蒙曼的专业学养他难以企及;写大明,当年明月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对于大清,他表示毫无兴趣。

    所以,只剩下南北朝留给他了。但写南北朝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刘钊说,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代表有三段: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朝。

    春秋战国有百家争鸣思想的深度,三国魏晋有慷慨激昂英雄的驰骋。南北朝是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因为分裂太久,把它讲清楚很不容易。2019年,他开始写南北朝开始,还没有人在《百家讲坛》讲述南北朝历史。

    南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凭借赫赫武功成为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开进南陈首都建康城活捉陈后主陈叔宝,历时169年,这是秦始皇之后中国最长的一段分裂时期。

    当刘钊在故纸堆中,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看到的是哀叹,是伤怀,是兴奋,更是惊喜。历史的角落总有惊人的发现,或许那里还埋藏了历史中隐秘的真理。

    刘钊把这段历史命名为“汉月胡风”,意思是汉朝的月亮依然还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少数民族不断入主中原,改变了华夏大地的很多风俗。这个词出自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用“汉月胡风”形容北朝历史,刘钊认为这个词更适合概括整个南北朝,“汉月”指南朝,“胡风”说北朝。

    2

    “刘裕的‘低调’,远超大家想象”

    刘钊的南北朝史话从淝水之战开始说起。

    淝水之战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的结局更是如赤壁之战造就三国鼎立一般,形成南北朝对峙的肇始,强大的后秦帝国土崩瓦解,北魏和刘宋开始崛起。

    刘钊的南北朝史从南朝开始写起。为什么先写南朝?一方面是承袭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的提法,另一方面南朝相比北朝,历史承延相对简单,宋齐梁陈一脉相传。

    更关键的是,淝水之战后,崛起了一个南北朝的开创者:刘裕。

    刘钊说,一开始他对刘裕没啥感觉,后来写着写着便爱上了他,一写写了8个章节,“他可写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可谓是“低调的古代大咖”,他的功业被人严重低估。

    刘钊认为,刘裕可谓是南朝第一帝,从帝王的综合评分而言,他可能进不去古代帝王前十,但从赫赫武功而言,他是汉族皇帝里的No.1。

    刘裕是一名“大小通吃”型军事天才,不仅能够赤膊上阵杀敌,还能指挥百万大军,汉族皇帝里,只有刘秀能和他比一比。

    他先是平孙恩、灭桓玄、覆卢循,金戈铁马灭南燕,气吞如虎伐后秦,一度占据洛阳、长安,无奈后院起火,回到建康,“选择稳稳的幸福”。

    “刘裕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刘钊认为,可惜他的寿命不够长,运气也差了一点,最终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

    后来,刘裕接受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主动禅让,建立了刘宋政权。刘裕也成为刘宋武帝。尽管他只当了两年皇帝,他治下的刘宋是南朝最强盛的,连司马光都赞叹“南国之盛,未有过于斯时者”。

    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曾无限感慨刘裕的功绩:“斜阳草树,寻常陌巷,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诗句,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成为千古名句,深入了中华文化的沃土当中。

    南北朝的明星不止刘裕一人,北朝的精彩也不逊色于南朝。接下来,刘钊将深入钻研南北朝史料,去发掘南北朝时期那些被忽略的英雄,和鲜为人知却令人感怀的故事,以飨读者。

    3

    “陶渊明是真正不想当官的文化巨人”

    晋宋之际,曾经出现过一个超有名的大诗人——陶渊明。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向香菱推荐的诗人之中,此人也位列第四;如果说刘裕是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方面的一哥,那他就是那个时代文化上独一无二的巨星,他和刘裕一起,成了那个时代华夏民族的耀眼双星。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不想当官的诗人不是个好诗人。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大咖,都想当官,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官场“折戟沉沙”,反而成就了他们成为所在时代的文化符号。

    陶渊明是真正不想当官的文化巨人。他的不想当,不是不能当、不是没得当,不是考不上,而是真不当,辞官不做了。他比屈原更豁达,比李白更真切,比杜甫更透彻,比苏轼更佛系。

    其实,陶渊明的家世十分显赫,他的曾祖父是东晋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陶侃,后来家道中落。中国少了一个醉生梦死的贵族,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刘钊说,陶渊明年轻时便是一个有才、有志、有性情、有艺的“四有古人”。做官只为稻粱谋,这是陶渊明不愿意的,尽管他几度为官,甚至和年纪相仿的刘裕当过同事,却超然于政局之外,不仅官越做越小,到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告别官场。哪怕后来朝廷几度征召,也换不来大诗人的妥协。

    告别名利场的陶渊明,成了闲云野鹤,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最高境界,那真是放歌又纵酒,他的诗文也变得超凡脱俗。

    刘钊认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大诗人,是能和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媲美的诗坛的大家。尽管陶渊明在他当时那个时代不怎么声名显赫,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至唐之后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南北朝的文学代表人物。

    “陶渊明是一个超脱于时代的人物。”刘钊说,他的隐居也好,诗文也好,为自己铸就的桃花源也好,都成为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明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