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话耕保:当田长这一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巡田、除草、翻种等,都是郝建军的工作。通讯员 供图

    陈让梨巡完田还要下田农作。通讯员 供图

    为搞好宣传,董才斌和队员们走村访户。通讯员 供图

    芦淞区枫溪街道坚栗村复“绿”耕地整齐排列。 通讯员 供图

    炎陵县霞阳镇团溪村恢复完的耕地。 通讯员 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张威 通讯员/龙重耳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近年来,我市紧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落实各级田长责任。

    何为田长,就是“一田之长”,与农田有关的事都归他们管。回忆这一年多来,作为耕地的“守护者”,在田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基层田长们的经历。

    “田里不荒,心里就不慌”

    走在阡陌交错的百亩良田里,郝建军时不时停下来,走进地里仔细查看。“不仔仔细细看一遍,我就不放心。只要田里不荒,我心里就不慌。”

    他是芦淞区白关镇云山村党总支书记,也是云山村的村级田长。当上田长这一年来,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就会到村里的农田中去走走看看。

    “去年雨水不足,他家的田里稻苗长得不好;今年有家农户想在这里种几棵杨树;不久前,那边有群众堆土压占了耕地……”在郝建军的“巡田日记”中都会清清楚楚记下村里每亩田的情况。

    每当有人向他问起:“每天这么拼,值得吗?”。他都会认真地回答道:“耕地和粮食就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大家的命拼一拼,当然值得!”

    有一次,他在巡田过程中发现一村民想将自家的耕地圈占起来建设房屋,“这属于违法占用耕地,必须马上制止。”“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帮着外人欺负自己村的……”

    村民不但不理解,甚至对郝建军恶语相向。虽有委屈,但他依然耐心地向村民解释相关政策并联系国土部门查看地类,并为村民选择了别处合适的位置建设房屋。

    事后,该村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理解了郝建军的良苦用心,并亲自到村委给他送来了锦旗。“辛苦都无所谓,工作不被理解才觉得难受。”郝建军说道。

    有付出,终会有回报。田长“来”了一年,村民慢慢发现乱占耕地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耕地里的垃圾也不见了……

    翻开郝建军的“巡田日记”,可以看到,从今年起,该村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变少,越来越多的耕地在“存在问题”一栏中写上了“无”。截至目前,云山村已恢复耕地面积60余亩。

    “田长就是要当好‘田’保姆”

    走进芦淞区枫溪街道坚栗村,虽是冬日,但在那一片片整齐平整的田地里,还能看见村民种下的点点新绿。

    坚栗村田长陈让梨,除了日常巡田打卡,有时候还会和村民们一起种菜施肥,尽心尽力,她每天期待着良田丰收的时候早日到来。村里其他村民与她一样,再看不得家门口的地被撂荒。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量质双提升,截至今年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793公顷。

    “有了好田,更要种好粮。粮食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这是陈让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如何守好眼前这个“粮食碗”,她认为不能光有菩萨心肠,还得有雷霆手段。

    今年,村里一村民计划在自家耕地上种植苗木,苗木正在卸货的时候,陈让梨就找上了门。“耕地上不能随便种植经济作物,情节严重的还要被处罚。”她从耕地保护的政策讲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该村民放弃了栽种苗木的计划。

    一年多来,陈让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查、宣传等工作,及时发现、制止、上报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去年她还牵头组织把村里那70亩荒地被恢复成了沃土良田。

    “田长就是‘田保姆’咧。”陈让梨说,关乎粮食生产的事就是她的事,“田保姆”服务得好不好,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欣慰的是,现在全村的耕地都复绿起来。

    耕地保护合力将进一步凝聚。谈到全面推行田长制之后将给株洲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时,陈让梨认为积极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如通过构建属地管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全程一体化保护的工作机制,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将凝聚全社会耕地保护强大合力。

    “所有的宣传办法都用了”

    田长们在一线工作,不仅要做到地形熟、情况熟,还要做到人头熟、政策熟。

    “以前有的村民在田里种果树、种苗木、挖塘搞养殖等等,哪个赚钱做哪个。”芦淞区白关镇有45000余亩耕地,都归镇级田长董才斌管。

    由于地势、水利等多种历史原因,这里原来有部分耕地被抛荒。近年来,当地政府出资复垦耕地、重修水利,并在新增耕地旁边设立田长制公示牌。

    实行田长制前,一些村民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认识不高,破坏耕地现象时有发生。而今,田长怎么护好田?

    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董才斌决定,先从加强宣传入手。而对各级田长而言,如何灵活利用好这一制度进行长久地监督和宣传是一种考验。白关镇实行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好各村小组,每名巡田人员对应一块耕地。

    “当时先小范围、小圈子地提高认识,再通过带动作用扩大影响面。”他说,为了守好地,还成立了专班,密集地召开小组会议及党员会议,组织学习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并号召党员干部、网格员带头表率。

    董才斌形容,这一年来真是“磨破了嘴皮子”,“集中宣讲、大喇叭宣传、公示公开栏、村民微信群……所有的宣传办法都用了。”通过日复一日的宣传,现在白关镇各村,上到耄耋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孩童,人人都有“耕地必须种粮”的认知。

    今年以来,全镇不但落实了耕种项目新增耕地1000余亩的后续保护和种植,还确保了恢复后的耕地不撂荒、指标不落后。

    “田长制得到宣传后,工作运作起来也就顺利了。”董才斌介绍,田长制在村里实行后,如今村里又能看见往日那一片片绿色的田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