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计划”6年坚守 成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缕阳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五人行”帮帮团是“向阳计划”一项创新工作。 记者/谢嘉 摄

    墙面上贴着“五人行”帮帮团和平相处规则。 记者/谢嘉 摄

    “向阳之家”里的项目介绍手册和手工作品。 记者/谢嘉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通讯员/全芳坤 宋英美 师英伟

    “萝卜你们喜欢炖汤还是清炒?”11月30日中午,42岁的肖大哥询问身边伙伴的饮食喜好,想要在厨房“露一手”。肖大哥是精神障碍患者,2023年夏天至今,每个工作日,他都会来到荷塘区“向阳之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和肖大哥一样,连续数月,坚持“工作”的还有4人,他们都是“向阳计划”社区精神康复项目服务对象。“我们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融入社会,顺利就业。”长沙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与研究中心社工周小庆介绍,今年是项目开展第6年,目前服务荷塘区桂花、金山和宋家桥三个街道62名困难精神障碍人士。

    精神障碍人群,他们是“藏”在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次,我们走进他们,以及与他们温暖同行的一群人。

    向阳 这里有个温暖的家

    “向阳之家”位于荷塘区向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对面,由一所幼儿园改造而来。

    走进会议室,这里挂满了黄字红底的锦旗,摆放着精神障碍患者、志愿者共做的各类手工作品。两束向日葵靠窗摆放,向阳而生。

    “将军!你已经没招,我赢了。”正在下象棋的小熊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小熊是个00后,平时喜欢自己写诗。“他诗写得可好了,来给他们看看咯。”听到周小庆的夸奖,小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连表示:“写得一般。”随后,他在手机上翻出自写的诗文给记者看,“这是我去了岳阳楼后,对标《滕王阁序》写的一篇。”

    “你还写了什么,都给他们看看。”一边给记者倒水,一边鼓励小熊展示自己的肖大哥,是最早一批加入“向阳计划”项目的精神障碍患者。加入之前,肖大哥认为自己没病,抗拒吃药,也不愿意去医院,病情反反复复,得不到控制。终于,“向阳之家”介入,肖大哥在药物控制和社工陪伴下,病情逐渐稳定,并且能带动帮助“向阳之家”中别的小伙伴,一起做运动、参加活动。

    阳光义卖、健康讲座、K歌火锅。在这里,你听不到尖锐又刺耳的吼叫,也看不到举止怪异、场面失控的情景,而是一片片欢声笑语,一场场精彩的活动。

    创新 “五人行”帮帮团

    “不随便发脾气、生闷气”“上午9时至11时,下午2时到4时不准玩手机”……办公室墙上,粘贴着一张“和平相处规则”,落款有肖大哥、小熊等5人的签名,名字均有红色的手印,十分惹眼。

    不少精障人士出院后就散居家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引导干预,时间一久,会逐渐丧失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周小庆介绍,“向阳计划”项目是政府购买的公益服务项目,通过药物治疗、个案服务、艺术行为治疗、健康教育、社会社交技能训练等,提高精障人士生活质量,促进融入社会,并缓解其家属照料压力。今年创新推出“五人行”帮帮团,打造模拟职场环境,让服务对象定时“上班”,通过支持、陪伴、赋能等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助力服务对象个人发展与能力提升,促进其融入社会。

    “到目前为止,进展还是很顺利的”。周小庆说,他们每周一开会,布置本周的任务,每个月有总结会,谈论本月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11月14日,项目开展了一场K歌火锅局,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和快乐,效果不错。随后,“五人行”帮帮团就约定:每周四,一起做午餐。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通过抽签方式,提前确定每人所带食材。洗菜、切菜、炒菜,收拾场地,记者看到,大家配合默契,还会互相交流烹饪方法和技巧。80后小龙不会削土豆,一旁的肖大哥就来了个现场教学。最后,大家依次把菜品摆在桌上,一起享用劳动成果,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活动过程,社工只充当引导的角色。

    “我们会带着他们当志愿者去入户,去帮助别人。”周小庆感慨,精神障碍康复非一朝一夕可行,帮助精障人士早日回归社区、融入社会也非一人一力或一家庭可为。

    方向 助力精障人士就业

    通过多年社区康复实践,周小庆认识到,一个人患有精神障碍,往往拖垮的是一个家庭,能够帮助其实现就业,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社区康复的目的是促进精障人士回归和融入社会,他们能够实现就业也是对康复效果的印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据悉,仅荷塘区登记在册的精神障碍患者就有上千例。

    周小庆坦言,多数精障人士经过康复训练后是可以回归家庭、融入社区生活的,但实现再就业确实存在困难。一是康复后的精障人士仍存在一定的病耻感和功能障碍;二是社会公众对于精障人士的标签化。

    这几年,“向阳计划”在区网格、区疾控、区残联、街道、株洲市三医院等相关方支持下,链接各类资源,助力约10个服务对象找到工作。由于长期服药,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会差一些,加上心理敏感,所以工作一般是社会辅助性工作。“厂子里知道他们的情况,也会照顾他们,一个月能赚一千块钱的样子,也不会安排很难的活给他们。”

    今年年初,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旗)将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和就业能力。

    精神障碍者作为残障人士中特殊的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关注。

    坚守 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54岁的帅利民是该项目的“元老”,2018年项目刚开始就参与其中。她说,起初也打过退堂鼓,最终在热爱公益的妹妹鼓励下,全身心投入“向阳计划”的工作里,一直做到了现在。

    社会上,人们对精神障碍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往往避之不及,害怕他们伤害自己。在患病期间,他们没有什么朋友在身边,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所以导致他们的自卑和敏感。“其实他们并不可怕。”帅利民说,她接触过的精障人士很重感情、很讲义气,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对你好。

    目前“向阳计划”项目主要是帅利民、周小庆和潘紫怡三位社工负责,拥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帮助62位困难精神障碍人士。作为株洲市精障者社区康复服务的先锋队,6年坚守,成为精神障碍人士生命里的一缕阳光。如今,“向阳计划”不少精障人士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会了基础生活自理,能跟家人外出买菜,练健身操,参与小组活动,还有了朋友。

    周小庆说,参与项目的3年,她最触动的事,是为2个服务对象家庭处理后事,从医院到殡仪馆,从现场帮忙到申请费用减免。“我们工作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只有人与人之间给予这种相互的关爱和支撑,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对自我的感知和觉察,才能拥有自爱和爱人的能力。”

    声音

    周小庆(项目社工):我们将在长沙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与研究中心的专业引领下,不断倡导社会大众都能积极关注精障人士,期待有更多人能帮助他们,让每个精障人士都能享有平等、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刘女士(会计):人到中年,战过抑郁,回头看看逝去的岁月,发现不快乐无非求而不得,得非所需,有时候绑住我们心灵的不是生活,而是陷入心灵困境的自己。

    李丽鸥(企业实习生):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未知给了我迷茫,也给了我希望。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想那么多干嘛,自己快乐就好。

    温先生(个体户老板):作为一个有精神障碍疾病孩子的父亲,许多朋友觉得我的生活太艰辛。随着社会对精障认知程度加深,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我们,并提供了许多帮助。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关于就业甚至以后更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