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徐滔) 11月27日,天元区花开忘忧心理咨询室楼下,看着13岁的小丽(化名)在阳光下平静散步,妈妈路遥(化名)稍微松了一口气。
9月中旬,路遥经历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件事”:当天上午,她接到小丽老师打来的电话称,小丽已翻过学校四楼防护栏,要跳楼自杀。当时老师同学都在劝小丽,直到妈妈赶到现场,小丽激动的情绪才稍微平静。随后小丽被救了下来。
一年前,小丽因患“学校恐惧症”休学。这次跳楼风波,发生在小丽复学后的第16天。
“一到学校就浑身发抖,感到害怕。”路遥说,她事后了解到,这次跳楼风波是孩子没考好,老师对孩子进行了比较严厉的批评,孩子情绪起了波动。
经过2个月的心理治疗,小丽已逐渐好转。
原市中心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花开忘忧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何群群介绍,当下,有个别初高中学生不愿和家长、同学说话,不敢也不愿出门,喜欢闷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不愿和家长一起吃饭。孩子之所以这样,可能是“患病”了,认知、沟通能力下降,无法对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及时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家长给予严厉训斥甚至打骂,极有可能导致孩子自杀的悲剧。
何群群表示,现在中学生里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因缺乏“同伴支持”,沟通交流能力欠缺,如果在家里或者学校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是严厉训导或高压要求,时间一长,有可能诱发心理问题,严重的导致精神类疾病,甚至自残、自杀。
“现在不仅仅成年人压力大,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路上,压力同样很大。家长千万不要摆架子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做朋友,多交流,鼓励孩子参加运动,接触社会。这些都极为重要。”何群群同时提出建议,老师也应学习常用的心理学知识,及时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应当及时和家长沟通、反馈。如果情况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干预,进行心理疏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