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岳峰镇汤圆坳集市,来赶集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成姣兰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成姣兰
11月22日,天元区古岳峰镇迎来第四批赶集旅游团。在喧嚣的集市寻找乡野土货,在延绵的山头采摘橙子,打卡岳峰寺……乡村游的程序不再全部提前设定。
古岳峰赶集游,成为当下株洲乡村游的热词。
乡村集市
成为乡村旅游热词
就在上周,刘先生约了朋友一家特地自驾前来古岳峰镇赶集。乡里扯树辣椒、乡里土猪肉、土鸡蛋,没一会,同行的李女士便买了几大袋。
听说古岳峰的土羊味道鲜美,一行人当即定下一头羊。宰杀烹饪,好不热闹。
与刘先生一同前来的,还有50余人的老年团。
63岁的魏春香约了10余好友同来。来古岳峰赶集,魏春香感觉像重走青春之路。“1977年我17岁,作为知青下放到古岳峰河对岸的华石煤矿,经常坐船来这赶集。”魏春香回忆,那时鸡蛋只要五分钱一个。现在的农村集市,品种丰富不少。
古岳峰镇腰塘村有个几百亩的橙子园。听闻乡村集市来了城里旅行团,橙子园老板跟镇上提议,去橙子园爬山吃鲜橙、吃农家菜。
“我的想法很简单,帮村民卖货。”乡村集市游发起人、古岳峰镇干部郭佳介绍,从去年起,他就筹划如何让农产品出村进城,今年跟拍了几期老人挑担进城卖菜的视频后,才下定决心行动。
“第一期很火,预计150人,最后来了200余人,柴火饭就搞了18桌。现在每期旅行团加自驾游,基本都控制在100人左右,以保证游客体验感。”郭佳说,等模式稳定后,将考虑在镇里不同集市同步进行。
目前,古岳峰镇已跟湖南多彩国际旅行社等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在农历逢五和逢十赶集时组织市民下乡。并以赶集为核心,加入挖红薯、摘橘子等季节性农事体验活动。
一天卖出红薯片
近100公斤
乡村游成农副产品销售新方式,农户们乐了。
“先坐7路车到三门镇,再转车到西环桥下,再转车到仁和眼科,挑担步行到四桥下去卖。”古岳峰镇60多岁的何东元老人介绍,乡村集市游没发展起来前,她两天去一次市里,每次中午出发,傍晚回家,很辛苦。
何元东说,现在城里人下乡来采购,她就不要再来回奔波。当天,她带了5公斤鲜鱼仔、0.5公斤火焙鱼、一公斤干河虾和一些蔬菜,都销售一空,收入400余元。她介绍,靠着一亩多菜地,一年收入2万余元。
周树海是古岳峰镇的红薯种植户,今年红薯丰收却滞销。郭佳与旅行社策划,每位游客每次送2.5公斤红薯,周树海剩余的红薯被销售一空。
除了专业种植户,村民散户也跟着收益。第一次赶集游中,一村民晾晒的红薯片火出圈,40元一公斤的红薯片,当天卖出了近100公斤。这段时间,村民纷纷晒起了红薯干,忙着销售起来。
“吴路师是我们这边一个脱贫户,以前每次见我就问有谁要买土鸡。第三次赶集时我特地告诉他,将家里30多只土鸡都抓来,不愁卖。”郭佳说,乡村集市游让村民都找到了销售的门路,问他明年种什么好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游客来了还想来,将这个益民举措长期坚持下去,郭佳计划,各村负责管理各村村民,不能乱价,不售假货,用真正的农家菜,培养城市游客下乡消费的习惯。待项目成熟后,镇上将进一步规划各时节出产的特色产品,让游客每月有新体验,每月有新鲜货。
“有人问我们要今年的新米,有人要腌菜,以前怕东西卖不掉,现在完全不愁了。”郭佳说,一期期做下来后,思路不断被打开了。
这里有久违的味道
下次还要来
11月17日,听闻乡村来了旅行团,湘潭一高校财经专业大四学生肖俊特地赶来。肖俊是古岳峰镇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都在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潜力?成为她毕业论文寻找的答案。
在集市上见证了乡村农特产品的潜力,在残疾人谭庭家的宰羊现场见证了农村残弱群体的生存之道,在橙子山头见证了新鲜水果采摘带来的欢乐体验和安全保障,又在山野边上尝鲜土柿子后,乡村的经济图景逐渐在她脑中清晰起来。
“你看这柿子的枝条,拿到鲜花店就要卖上百块,乡里哪个山头没有?”肖俊说,农村的吸引力和潜力不只在建成的鲜果小镇、休闲农庄,而是在广袤的自然里。
这一点,游客刘女士颇为认同。在村民的红薯田里,她们采摘着新鲜的红薯茎,计划像视频博主那样做成腌菜。农户家简单的饭菜更是让她吃到了久违的味道。
“玩疯了,也买疯了。”刘女士如此评价她在古岳峰的一日游。17日当天,她采购了火焙鱼仔、金樱子、萝卜、药糖、腌仔姜、土山羊肉,共花费上千元。
“我不觉得贵,比如辣椒,同行的伙伴嫌村民卖5块贵了,第二天我去菜市场问,同样的辣椒要10元一斤。比如金樱子,自己去野外采,很难采到,直接买村民们去掉刺的金樱子,回去清洗一下就可泡酒了。”她说,城里人体会不到的乐趣,跟享受不到的味道和食材,这里都有,这次来了下次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