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二村居民拿到了不动产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居民们拿到了苦等多年的不动产证,喜笑颜开。记者/杨凌凌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11月10日,在董家塅街道办事处,建设一、二村22户居民终于领到了心心念念的不动产权证。看着手里的大红色“房本”,他们脸上都露出掩不住的笑意。

    建设一、二村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书。居住在此的居民多为退休老职工,年龄大,行动不便,问题遗留多年成了心病。“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果不解决,万一我们不在呢?”一提起这事,74岁的黄松柏老人非常焦虑与无助。

    今年9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赴芦淞区下沉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现场研究解决办法。黄松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反映建设一、二村居民的心愿,没想到市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详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核实具体情况,与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如何真正让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变为“历史”,让“历史账单”变为“成效清单”,使群众更有获得感?芦淞区上下态度笃定。为落实“9·10市长接访”建设一、二村房屋房产证办理案件的化解,董家塅街道党工委抱着化解问题不怕难的心态,用一步步行动将难题一点点消灭。

    在市资规局的牵头组织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建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等部门单位按照应办尽办原则给予充分的支持,街道主动担当作为,靠前跟进服务,灵活运用政策,全力推进问题化解工作。

    最终,在街道和各部门的努力下,首批22户居民拿到了这张“迟到”了35年的不动产权证书,这桩难题得以圆满解决。“你们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几十年没办下来的不动产证终于办下来了,我代表居民向你们表示感谢!”黄松柏在领证现场激动地说。

    信访工作一头牵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近年来,芦淞区坚持把人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多管齐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