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间十分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戴 凛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

    这是校园歌曲《课间十分钟》中摘取的几句歌词。尽管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已在学生中传唱多年,但如今,很多同学已再难以与歌词中提到的画面形成共鸣。比如摸摸皮球、快活的叫喊,正悄然成为校园中的一种禁忌。

    其实,早在2021年5月,教育部就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另外,教育部等五部门还共同出台了《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规定,要求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说校方的顾虑和老师们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课间一味地“圈养”学生,也不是办法,因为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课间十分钟,其实原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身体、放松大脑、上厕所而设置的,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是以轻松活泼的课间十分钟,换来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如果孩子们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反而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免“不出事”“不惹麻烦”,就将孩子“圈养”起来,自然也很难让这些“温室”里的孩子长成身心健康的“参天大树”。

    对孩子而言,学习和奔跑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是校园里最美好的记忆和时光。

    因此,要用好“课间十分钟”,需要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而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让老师敢于“放开手脚”,让孩子们找回属于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