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女儿在小区门口售卖淘回来的杯子。记者/赖杰琦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萍 李毅哲
“钱不是在手机里吗?一扫就有。”“你银行卡里有钱,刷卡就可以买东西啊!”这是不少年轻父母从孩子嘴里听到的话。市民聂女士的孩子已经12岁了,每次让孩子用现金购物,“碰上要给对方几张10块或者5块面额的钞票时,他总凑不好数。”聂女士说,看着孩子买单,她着急。
A【尴尬】
孩子不认现金
也不理解找钱
今年上半年,荷塘区金钩花园的欧先生曾为女儿不认识钞票的事烦恼过。“一年级二期,数学课有专门的一个章节,是认识人民币,买个东西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她总是错。”欧先生说,“一张50元钞票可以换几张20元钞票和几张10元钞票,怎么教她,她都搞不清楚。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欧先生只好求助老师,数学老师给的建议就是,多让她拿现金去买几次东西,就好了。
类似这样哭笑不得的经历,天元区龙腾国际的赵女士遇到过。“孩子5岁那会儿,从抽屉里翻出来个很久没用的钱包,拿着里面的几张钱问我这是什么,我才意识到他从没摸过钞票。”赵女士跟孩子解释,“这是钱,用来买东西的。”结果,孩子指着手机问,“钱不是都在那里面吗?”
对孩子来说,陌生的不只是现金,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说法。“给孩子做数学应用题,发现他不知道什么叫‘打折’。”尚格名城的于先生也给儿子做了个小测试,没想到,7岁的孩子不仅不知道什么是“打折”,还不懂什么叫“找钱”,更别说“凑整”了。
这也难怪,家中日常购物,大多都在网上完成。偶尔带着孩子超市采购,也是手机一刷了事,孩子没怎么碰过钱。
B
【困扰】
无视价格高低
花钱感觉淡化
在孩子眼里,钱好像是从天而降的,孩子很难看到背后的劳动,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也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们的金钱观。庐山春天小区的李先生说,他最直观的印象是,孩子对于价格完全没有概念。一个玩具,售价100块孩子觉得便宜,300块也是便宜。“总之只要他想买的,多少钱他都说便宜,就没听他说过贵。”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校门口一个泡泡糖5分钱,一包酸梅粉1角钱,李先生每天都会盘算自己手里的零花钱有多少,够买几样。“如果要买贵点的东西,我还会计划着花钱。理财观念很小就有了。”说起这些童年经历,李先生觉得特别有意思。
孩子对价格无所谓的态度,让李先生有些担忧。“当钱的概念逐渐抽象,孩子们甚至成年人对于花钱的感受,也在悄然淡化。”在李先生看来,数字支付时代引发的消费观转变不容小觑。“利用移动支付手段,孩子轻松绕过监管,疯狂购买游戏皮肤、装备,甚至打赏主播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些花好几万买游戏皮肤的,说到底就是孩子不明白钱的意义”。
C
【支招】
体验自挣自花
参与家庭采购
如何让孩子更合理地使用金钱,家长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早点建立金钱观,也有家长觉得这种事急不来,长大就好了。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说说自己的观点。
李女士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起,她每月会给孩子10元零花钱,并约定由她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刚开始孩子一拿到钱就会马上买零食、玩具,后来慢慢地,孩子会积攒起来,几个月再买一件大玩具。“在我看来,这就是进步,她正在慢慢知道怎么花钱。”李女士说。
国庆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醴陵“捡瓷器”。马先生也带着孩子去醴陵玩了一趟,回来后,马先生的孩子和几个伙伴在小区门口摆摊卖淘来的瓷器。一个晚上,卖出去7个杯子,刨去成本,赚了21元。孩子们很兴奋,也对“挣钱不易”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马先生希望孩子今后能更明白父母的不易,学会合理用钱。
市民陈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了,他每周都会带着孩子去超市采购生活物资,并将采购的总金额和需要购买的物品告诉孩子,具体如何采买则由孩子做主,“如果有买得不对的,或者数量不合理的时候,我们会提醒他。这样,他长大以后自己生活,也不会乱花钱。”陈先生说。